【两岸交流三十年·讲述】怀念年少时在家乡的端午节
【题记】今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讲述感人故事,一张照片记录精彩瞬间,一段视频珍藏难忘记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过去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亲历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以及关心和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海内外同胞。他们通过讲述自己或身边人所经历的真实故事,续写“两岸一家亲”同胞亲情。
作者:李祯祥,台胞,台北市武进同乡会会员
农历五月正是家乡的杨梅长得最成熟的季节,有些巷街的大户人家,所种杨梅树的枝头伸出墙外,直逗得小孩子们用竹竿打杨梅的果实下来尝鲜,或是带回家去泡酒,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年台湾的梅雨季比往年来得晚了,前几天台北市的气温已升高到38.7℃,真有令人过大伏夏的感觉。端午节正是5月30日,那天每家门窗都会插着昌蒲与艾草,据说可以驱虫蛇的侵入,这是现代的环保示范,亦予人有一种过节的气氛。
在家乡的每个人家,正是在忙着包粽子的材料了。首先要清洗粽叶,将一包包经过处理的竹叶,用滚水烫过,再一张张地将它晾干,然后再将糯米泡软,再加入馅料,其内容有甜有咸。甜的可多着了:有以赤豆拌糯米的、有以蚕豆瓣拌糯米的、有以红枣拌糯米的、有以莲子拌糯米的、有以板栗百合等拌糯米的等等。咸的就比较单纯了,只是用酱油事先泡过的瘦肥均匀的猪肉,加上一个蛋黄,几朵香菇和虾米等,拌入糯米,其味可口鲜美。有的包成长方形,有的包成三角形,以三角形居多,这是家乡的传统形状。做成一串串的。其串绳可用来区别内馅,放入水中煮熟,便可享用了。
最多的便是纯米粽了,存放时间最久。只要将它泡在一个装有咸水的大缸中,可以吃一整个夏天也不会腐坏,可能是当时老家还没有电冰箱可以存放之故。我最喜欢吃的还是纯米粽,只要剥去粽叶,蘸着白细糖来吃,其味直觉甜到心里。
谈到吃的,祖先还流传下来吃绿豆糕,这在当时无超市的年代,只有在常州城内的南大街上,在南北货行中贩卖,它是用绿豆掺着糯米粉做成的,有的中间还夹着一层赤豆粉的馅,到口即化,在夏天炎热天气,吃了它会感到暑气全消,用来馈赠亲友是一种很好的伴手礼。事实上每逢端午节前后,家中是从来不缺这类糕点的,泡壶热茶,吃着绿豆糕,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其次就是咸鸭蛋了,每个男孩都用网袋兜着咸鸭蛋,并挂在胸前,比一比谁的鸭蛋最大。记得有一个从苏北迁来的高姓同学,他们住在荷花塘的地方,他家都是用煮过的鹅蛋,用网兜着出来,每次都算是他家的最大了,真令人不胜羡慕。至于女孩子则比一比谁家做的香包最美亦最香,当几个女孩子一起走过来时,其香味真是扑鼻,令人流连忘返,这亦是家乡过端午的一个小插曲。
再其次便是看划龙船了,每年端午节的日正当中,吃过了粽子和咸鸭蛋后,便要走往南门外的护城河边看划龙船,当地湖塘桥的纺织业很发达,是现在武进区政府的所在地,工商业和旅游业比较繁盛。沿岸已站满了看划龙船的人潮,在锣鼓声中几条龙船便开始竞渡,在龙首的人佝着身子作夺标状,谁先划到目标区拔得头筹,便是本次龙舟赛的冠军,当即由主办单位颁给奖品,真是莫大的光荣了。据说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怀王,因不听建议大夫屈原的谏言,导致爱国诗人屈大夫投汨罗江而亡,时人不忍其尸骨为鱼所吞食,乃用船载着用米包成的粽子,投入江中去喂食。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到现在已演变成端午节的包粽子和赛龙舟等的习俗了。
另外还有白蛇传的故事,当白娘娘白素贞和许仙倌结合后,成为一对美满又幸福的夫妻,并有小青相伴,因为喝了端午节所调制的雄黄酒后,不胜酒力,在睡中现出原形,原来是一条盘在床上的大白蛇,当时吓昏了许仙倌,而有后来的金山寺法海和尚伏妖,白娘娘水淹金山寺的故事发生。最终白娘娘被镇服在雷峰塔下,而又有白娘娘的儿子考取了状元,开塔救母的故事。少时随着父母去看摊簧,才知道端午节喝雄黄酒,和涂在额头上可以辟邪的掌故。
来台倏忽60余年,大部分时间都和妻子与两个儿子住在眷村里,各地的习俗都大同小异,但传说都是一样的。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粽子,虽然材料不一,但都是相差不多,故端午节的习俗一直能保留下来,并且都是大陆和台湾的法定假日。但现在已迈入工业社会,一切需要都可以在超市购办,很少有人自行包粽子了。6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怀念年少时家乡的端午节,怀念家乡的味道。
[责任编辑:扶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