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交流三十年·讲述】围头: 见证两岸从“冤家”变“亲家”
【题记】今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讲述感人故事,一张照片记录精彩瞬间,一段视频珍藏难忘记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过去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亲历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以及关心和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海内外同胞。他们通过讲述自己或身边人所经历的真实故事,续写“两岸一家亲”同胞亲情。
冬日围头,阳光煦暖,海风不冷。(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特约记者:刘益清
冬日围头,阳光煦暖,海风不冷。
在紧邻疏港路的八二三战地和平公园,一位年逾古稀、但身材矫健、精神爽朗的老人,每逢双休日,总热情为来自两岸各地的游客,义务当讲解员。
围头位于福建晋江围头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距台湾大金门岛仅5.2海里,是大陆距金门最近的渔村,被海内外誉为“海峡第一村”,这里,是1958年8月23日海峡炮战的爆发地,也是两岸通商桥头堡、两岸通婚第一村,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130多位“围头新娘”嫁到台湾,亦有8位“台湾新娘”落户围头。
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对记者说: “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冤家变成亲家,围头始终是两岸变化的见证者、晴雨表。”而这个变化过程中,洪建財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亲历者。
1958年炮战期间,还不到16周岁的洪建财,和围头父老乡亲一起踊跃支前,每天冒着硝烟,给海岸炮兵扛运炮弹、装弹药,被《人民日报》称为“炮战小老虎”,成为闻名全国的少年英雄。1992年,他的女儿洪双飞在工作交往中与一位台湾小伙陈应超相恋,当时不少亲戚包括母亲蒋美丽,都因担心两岸再起战事,反对她嫁到台湾。老英雄洪建财,虽为人开明,但起初也有疑虑,刚好,1992年10月,两岸两会在香港商谈,发表了双方坚持“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对政治气候敏感的洪建财,终于顶住压力,支持女儿嫁给相爱的台湾小伙。他对人家说: “过去的战争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两岸终归是一家人,要延续一家亲的历史!”
洪建财的决定,被后来的媒体称为“历史性的决定”!洪双飞,也成了1949年后,打开围头与台湾通婚之门、嫁到金门的第一个围头新娘。自那后,25年来,已有137名围头新娘、8位台湾新娘,圆了两地的跨海婚姻梦。
46岁的围头新娘吴美云,出嫁前是一名代课老师,有一年,她公公来大陆游玩,经邻居介绍认识了她。可能觉得教师这份职业还不错,老人家就想着为家里未婚的长子牵线。“在电话里聊了一个星期,我就跟老公翁丁强订婚了。现在我们一家人定居高雄,儿子已是大四的学生,一家人在两岸来来去去,由于语言、风俗相同,生活都很习惯。”吴美云如是说。
在洪双飞迈出历史性脚步后的前十七年里,都是围头新娘嫁到金门、澎湖、高雄等台湾地区。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崛起,先后超越德国、日本,跻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海峡西岸的实力、魅力日益提升。2009年,围头小伙子吴聪明,迎娶了高雄新娘庄丽玲,结束了围头女单向嫁往台湾的历史。随后,平均每年都有一个台湾新娘,落户围头。围头被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誉为“海峡通婚第一村”,可谓名副其实。
“我又回家了,家乡的感觉就是好。”2016年3月8日,嫁到金门11年,在金门经营民宿,又把民宿带到了围头的洪明亮,和嫁到金门的姐妹们一起,回来参加围头“三八节”拔河赛,她激动地说,金门虽然也过“三八节”,但氛围并没有家乡浓厚,这次她是和几个姐妹一起过来的,这样的活动让她们感到很亲切、很开心。
那天,在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倡导下,为加强围头新娘和家乡的沟通交流,村里启动了“围头新娘微信交流群”。
“‘围头新娘’现在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一条重要的亲情纽带,建立‘围头新娘微信交流群’,就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加强沟通交流,增进大家的亲情、乡情和友情。”洪水平这么说。微信交流群启动后,村里定期向海峡姐妹发布家乡最新发展动态,捎去家乡问候,让围头新娘在海峡对面也能及时了解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增进两岸交流。
为促进围头新娘家庭和睦幸福,围头村还曾请来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主席陈日升用闽南语,给围头新娘作了一场“海峡两岸婚姻家庭”的讲座,教育围头和台湾新娘扮好“慈母”“孝女”“贤妻”的角色,为两岸和平发挥正能量。
“家和福建美,家和两岸亲,家和万事兴。亲戚越走越近,亲戚越走越亲。”在去年围头举办的第四届两岸返亲节上,福建省妇联副主席李凤鸣赞赏说,围头与台湾之间的跨海通婚及举办七夕返亲节等活动,富有女性特色,饱含浓郁亲情,彰显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情同手足的深厚情谊。(完)
[责任编辑: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