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岸交流三十年·人物】专访台湾艺人凌峰:剪不断的故土乡愁 变迁中的两岸交流

2017年12月13日 15:35:00来源:中国台湾网

  【题记】今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过去30年来“两岸一家亲”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仍在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专访台湾艺人凌峰:剪不断的故土乡愁 变迁中的两岸交

台湾艺人凌峰。(台胞之家网 林雪 供图)

  11月28日晚,北京,一台纪念两岸开放民间交流30周年的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众多见证两岸交流的重量级人物悉数到场,回顾两岸开启交流以来的一个个突破和珍贵瞬间,以及这个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和跌宕起伏。作为第一位到大陆拍摄纪录片的台湾艺人,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凌峰势必不能缺席。这位神采奕奕台湾大哥,不仅担任晚会的主持人,还演唱了数首闽南语歌曲。休憩间隙,凌峰接受记者采访,分享了他这30多年来奔走两岸的心历路程,时代变迁之下的两岸交流。

  “我们是有家的人”

  浅浅海峡剪不断故土乡愁

  1945年,凌峰出生于山东青岛。1949年,在尚且懵懂无知的年龄便跟随父母去到台湾。从记事儿起,凌峰就有了两个“家乡”的概念,一个是生活、长大的“家乡”—— 台湾,一个是从父母口中熟知的“家乡”——大陆。

  1949年后,两岸陷入隔绝对峙状态,“有家归不得”成为分隔两岸的亲人们心中最深的痛。凌峰清晰记得小时候,父母每次提及大陆,提及青岛的人和事,脸上的无限眷恋和思念神情。也因为父母的口口相传,凌峰从小就对大陆有了模糊的概念。

  “我们家对‘乡愁’的认知和感受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凌峰说,这种故土乡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是那个时代里分隔两岸的人们共有的情怀,“这是一种地理乡愁,血缘乡愁,文化乡愁,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乡愁”。

  1979年,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率先倡议开启两岸交流,很快在两岸社会产生强大的政策感召力。1983年,凌峰安排当时已经身患重病的老父亲,经日本辗转回山东探亲,圆了父亲最大心愿。

  “父亲一向都是很矜持的,到了青岛后,整个人一下就扑到了父母的坟头,大喊着‘爹’‘娘’,泣不成声。那种场景深深震撼了我和妹妹”。凌峰说,这次探亲后,父亲带回台湾很多家乡的新消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也带回了很多伤痛的记忆。

  凌峰的父亲无疑是幸运的,在有生之年还能再踏上故土,还有一些亲人可团聚叙旧。但更多人却只能在台湾与大陆故土隔海相望。凌峰也因此立下志愿,如果有机会回到大陆的话,一定要将家乡的一切都记录下来,记录父亲他们这一代人的乡愁。

专访台湾艺人凌峰:剪不断的故土乡愁 变迁中的两岸交

台湾艺人凌峰。(台胞之家网 林雪 供图) 

  “给台湾民众一个新的大陆观”

  跨越海峡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

  1987年,两岸文化交流终于呈现单向交流状态,台湾民众可以来大陆,大陆民众却因台湾当局阻挠而不能去台湾。当时,台湾民众主要通过国民党的喉舌了解大陆。

  凌峰说,“不言而喻,台湾民众不可能了解真实的大陆,我希望给台湾民众一个新的大陆观”。当时已是台湾电视圈红人的凌峰决意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连结海峡两岸民众的骨肉之情,拍摄一部记录大陆风土人情的片子。

  他说,“想让封闭了38年的台湾这些乡亲父老能一睹祖国山河”。

  1987年,凌峰悄悄赶赴日本,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接洽到大陆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事宜。岂料,消息被新加坡的报纸走漏,凌峰从日本一回到台湾就被软禁,被勒令不准上电视、不准表演,“过了一段苦日子”。

  数月后,迫于海外媒体对此事报道的舆论压力,台湾当局不得已才允许凌峰出岛。

  1987年11月11日,凌峰终以探亲名义踏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拍《八千里路云和月》电视系列片,并亲自担任主持,成为第一位到大陆拍片的台湾艺人,也撞开了两岸近40年的封冻。

  凌峰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将镜头对准大陆的山川雄姿、风土人情。凌峰每年花一半时间在大陆奔波拍摄,北至黑龙江,西至新疆伊犁,南至云南边境,无论是北京、广州、南京、苏州、桂林、成都、哈尔滨等城市还是内蒙古大草原,乃至福建的“寡妇村”等偏远的小乡村,都留下了他跋涉的脚步。

  影片在台的播出也经历了一波三折,先是录像带被没收,后台湾当局阻挠节目播出。在凌峰不屈不挠抗争2年后,1989年6月2日,片长1小时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终于在台湾播出,立即在全岛引起轰动,片子陆续在台播出了近6年。凌峰说,“节目播出后,很多朋友、观众纷纷给我打电话,询问下一期节目播出时间,希望看到更多大陆的情况”。这也更坚定了凌峰继续拍摄的决心。

  凌峰的镜头不止对准了祖国的大山大河,也记录了这段历史中人物,同时也关注人的命运。例如,记录了陈映真、林毅夫等很多带着时代烙印的人物。凌峰说,虽然很多片断无法在台播出,但这些珍贵的资料是历史的印记,值得珍藏。“感谢这个时代,让我可以作为一名记录者,成为这个特殊时代的见证人”。 

  凌峰介绍道,《八千里路云和月》共计拍摄了三百多集,部分影片同时也在日本、新加坡等地播出,同样引起社会轰动。

专访台湾艺人凌峰:剪不断的故土乡愁 变迁中的两岸交

  台湾艺人凌峰(左)参加中央电视台纪念两岸开放民间交流30周年节目录制。(台胞之家网 林雪 供图) 

  “年轻人用脚投票”

  两岸交流势不可挡

  自两岸开启民间交流以来,两岸经济合作日益密切,文化、体育等各领域交流逐渐深入,人员往来日趋频繁。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的凌峰,不仅亲眼见证了两岸交流的从无到有,也见证了两岸发展的时代变迁。

  “30年来,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沙漠已遍布绿洲,曾经干旱的小镇已有了分明四季,南水北调工程令人震撼,众多成就世界瞩目……但是这些,很多台湾民众都不知道”。

  凌峰提到,在台湾,涉及大陆发展的节目常被打压,电视上能看到的大陆节目只有旅游片,脱口秀。而民进党的“去中国化”“改课纲”等行为,也在误导台湾民众。“他们对大陆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以前那个‘贫穷’‘落后’的大陆印象里。”

  因此,凌峰认为自己肩上的责任还很重大,希望做两岸文化交流的“摆渡人”。“记录历史的变迁是我的理想和初心,我们的片子还在继续拍摄,现在叫《新八千里路云和月》,希望片子可以把更多优秀的中华文化、大陆的发展变化传递给台湾民众,希望能给台湾年青人一个全新的‘大陆观’”。

  凌峰提到, 1987年到大陆拍片的时候,自己的助理工资为20000台币,30年过去了,台湾的薪资水平基本保持不变,房价却翻了好几翻。而大陆的薪资水平却与日俱增。两岸经济的巨大对比,也导致了两岸交流的一些新变化。

  凌峰说,大陆有一个“共赢”的姿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要与周边国家地区合作,一起建设,共同富裕,台湾怎么可以缺席呢?

  “以前是大陆大学生想去台湾读书,现在是台湾年轻人想到大陆读书、工作、创业,这种对比就是对现实最有效的反映”。凌峰说,人们是用脚投票,顺应历史的发展,两岸的交流将是“势不可挡的”。(文/林雪 普燕 台胞之家网、中国台湾网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何建峰]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