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精准扶贫新气象 幸福生活有奔头——甘肃省广河县红星村精准扶贫纪实

2017年07月06日 16:54:56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无人机航拍下的红星村。(中国台湾网 吴怡 摄)

  中国台湾网7月6日甘肃广河讯 (记者 李宁)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有一个人均耕地不足1.4亩的小村庄,受自然条件影响,加之村民文化程度低、缺乏外出谋生技能,绝大多数家庭只能靠着一亩三分地艰难维持生活,“家中住土房、出门走土路、饿了吃苞米、渴了喝井水”是这里多年来的生活写照,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始终被各种因素阻挡。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实施,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悄然发生了改变。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是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定点扶贫县,境内的红星村是全县南沟流域特困片区重点扶贫村之一,共有人口331户1497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6户832人,贫困面高达55.6%。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精准扶贫”的新时期扶贫基本方略。在这一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红星村终于加快了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

 

红星村党支部副书记罗明海向记者介绍红星村农业种植情况。(中国台湾网 李宁 摄) 

  贫穷制约着村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

  “精准扶贫对我帮助很大,政策非常好!”53岁的马国明受惠于村里的危房改造政策刚搬进了崭新的砖房,“原先土木结构的房子质量很不好,都倒塌了!”说话间,他高兴地拉着记者进屋坐坐。

  去年政府给了15000元危房改造补助款,马国明用这些钱给自家盖了3间新房,每间房都设有独立卫生间,出入比城里还方便。崭新的木质家具摆满客厅,幸福洋溢在马国明的脸上。

  很难想象,不久前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家中仅有的一亩四分地要满足5口人的温饱,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儿子马海麦每月打苦工挣的1000多块钱。那时马国明的日子过得相当困难。

  31岁的马哈如尼家里有两个孩子,由于缺乏技术,他四处当搬卸工,“月工资也就1000多元,出活不稳定,有时都干不了活!”打零工不能让马哈如尼家的生活得到保障。

  马玉海家是典型的因学致贫户。前两年,他的3个子女都考上了大学,但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为了督促孩子学习以及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马玉海放弃外出打工。家里虽然有7亩半地,想要维持生计却不容易,“即使全部种上玉米,除去成本后,年均收入也就3000元,维持生活很困难。”

 

马国明住上了新房子。(中国台湾网 李宁 摄) 

  精准扶贫让村民找到了致富路子

  精准扶贫恰如一阵春风,给愁苦的村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在全国上下深入实施扶贫攻坚之际,广河县委、县政府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全力实施的“一号工程”,举全县之力推进。广河县结合县情实际,着力通过转移就业、畜牧养殖、电商扶贫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红星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上级精准扶贫决策部署,按照“重点在片、关键在村、体现在户”的要求,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层层审核中精准识别贫困户,包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包社包户,责任到人,按照贫困村脱贫和贫困户脱贫指标,分析致贫原因,针对贫困户需求和具体情况,制定脱贫方案和计划。

  此外,还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社道路、推进危旧房改造,以种养殖、劳务输转、电商扶贫、土地流转等途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转移就业、规模养殖等产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户增收。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村民们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住上了安全的新房子、柏油马路也铺到了家门口。而马国明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

  去年,他通过村里的精准扶贫贷款,用贷款的5万元买了3头牛,育肥之后卖了2头,除去成本净挣5000多元,这让他很高兴。如今他的主要业务就是养牛,看着牛棚里马上要产牛犊的母牛,马国明算了一笔账:一头牛一年产一次牛犊,一头牛犊育肥3个月左右就能卖三、四千元,不用依靠儿子就可以自力更生了!过两天他准备再买2、3头牛育肥,“随便种种一亩四分地,整天遛溜孙子养养牛就很高兴了!” 马国明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因为家里穷,26岁的马海麦已经外出打工10多年了,真正给他带来改变的却是这几年。为解决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广河县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加大组织输转和技能培训力度。马海麦在镇里第一次组织技能培训的时候就报名参加了,学习了3个多月拉面培训后,他又通过县里的劳务输出大平台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一个月工资就有7000多,“以前打苦工的时候工资低,政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有了手艺不管到哪里都能干拉面活,我现在很满意。”在家休息几天后,马海麦就要动身去北京了。

  马哈如尼再也不愁没活干了!在县人社部门的组织下,去年他接受了电焊工培训,有了技术就再也不用四处找活,如今他在村里的小厂里打工,一个月就有三、四千元的工资,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厂子里面天天有活!” 马哈如尼笑着说。

  不仅如此,在被纳入精准扶贫户之后,马哈如尼去年获得5万元贷款,贷款之后就养牛了。仅仅一年时间,家里的牛从原来的1头增加到了12头,政府还免费给了20包饲料,“这两年政府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大,我非常感谢他们!”

  如今,马哈如尼在厂里工作,妻子在家养牛,夫妻二人分工明确,年收入能达到3万多元,“2016年我就脱贫了!”摘掉贫困帽的马哈如尼笑容灿烂。

通过精准扶贫贷款,马哈如尼今年养了12头牛。(中国台湾网 李宁 摄)

  一个贫困户 牵动八方心

  与马国明和马哈如尼不同,马玉海是红星村至今还未脱贫的贫困户,镇上、村上帮扶的干部都竭力为他想方法。

  马玉海家是全村300多户里唯一一个3个孩子全考上大学的家庭,这既让他自豪,也最让他发愁。他犹记得2014年大女儿刚刚考上大学的日子,“当初一次要交2万多块钱,那段时间睡也睡不着,吃也没心吃,孩子想读书,但是家庭条件差,就跟亲戚到处借,凑了大概1万5左右,还差5000块钱。我们的驻村干部知道这个消息以后,赶快向省台办说明情况,看能不能帮扶,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省台办领导赶快来到我们家,资助了3000块钱,后来又联系企业爱心资助,我的孩子才能顺利进入大学。”

  2015年,两个儿子又考入大学,学费又是一个大难题,马玉海急坏了。最后还是镇政府帮助申请了助学贷款,县政府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之后,也帮助联系爱心企业进行帮扶。

  2016年,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广河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时听说了马玉海家的情况后,也特意来到他家里慰问。“上次张主任来还在我家吃了早饭,就坐在这里。”马玉海高兴地指着客厅的一处位置给记者看,“张主任说,苦了你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回想起张志军当时对他说的话,马玉海竟哽咽起来,他说,这句话让他下定决心,要好好供养孩子读书。

  “驻村干部经常问我,张主任问你怎么样?现在孩子念书念怎么样?张主任很关心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发展。”马玉海常常感念张志军的关怀,“没有各级领导的帮助,我真没有办法让三个孩子读书。”

  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去年有台资企业把马玉海三个子女的生活费全包了,“他们该享受的政策都享受到了,我们有好的政策也尽量给他优先照顾。”红星村村主任马吉英说。

  不仅孩子顺利读了书,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柏油公路已经通到了马玉海的家门口,全家人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通过政府的危房改建政策,家里还盖了4间新房。在精准扶贫项目中,马玉海也贷了5万块钱,做起了养殖,养了6头牛,“精准扶贫贷了款以后,除买饲料以外,我全部买了牛。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马玉海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台湾网 李宁 摄)

  精准扶贫让村民生活更有奔头

  有了政策的指引与帮扶,村民们的干劲就更足了。

  早些年,由于家里经济困难,马哈如尼曾到新疆给别人养牛,学了一些养牛的技术,如今他想发挥自己的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在正当干的年龄大干一番。

  “如果能再给我多贷些款,我想把门口这一片地都盖成牛圈,养三十几头牛,就不用出去干活了。” 马哈如尼指着门口的一片空地满怀憧憬地说。

  为了帮助老百姓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广河县按照群众意愿实施了“基础母牛”示范工程,由政府补贴5000元、农民自筹5000元帮助村民养殖,红星村是该示范工程的试点村。“我愿意再出5000元买头牛。明天就准备去买,一天半天就能买回来。”马国明干劲十足,好像说话间就要开始行动了,“如果以后的政策像现在这样好,我们以后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好!”

  “我最大的愿望是3个子女毕业了能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原来生活特别困难,通过领导们的大力关怀和支持,家里盖了新房,有了大型养殖,收入得到了一定的保障,正在逐步脱贫。”谈及未来,马玉海不忘感恩。

  罗明海是红星村的村党支部副书记,长期从事村务工作的他对红星村的发展最有感触。“70年代村上还有吃不饱、要饭的,最近30年生活都改善了。精准扶贫工作未实施之前,红星村是窠集镇最贫困的村。2013年以来这段时间,村民的生活改善最大。”

  罗明海看到,村里大红瓦的房子多了,住上二层楼的人家也多了,村民们生活改善了,心情也好了,干劲更足了。“群众对政策很满意,昨天我们开了个养羊大会,群众们都很热情,对党的扶贫政策充满了感激。县上还把红星村列为养牛繁殖基地,我们要好好发展养牛养羊的传统。我们2020年脱贫奔小康是绝对有保证的!”68岁的罗明海对红星村的发展充满希望。

  “我们一直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把基层党建和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党建来引领全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全村党员以及普通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学习会议,让党的扶贫政策,以及各项党的声音传递到最基层。”国务院台办挂职红星村第一书记毛玉峰这样总结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精准扶贫给地处偏僻、发展落后红星村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动力,脱贫的号角已在这个小村庄响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幸福生活会像红星一样闪耀在这片土地。(完)

[责任编辑: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