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精准扶贫为农户增收找出路

2017年05月21日 09:18:2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精准扶贫为农户增收找出路

  赣县区南塘镇都口村甜叶菊产业扶贫示范区。(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 摄)

  中国台湾网5月21日赣州讯 (记者 卢佳静)“脱贫要从‘输血’变成‘造血’,贫困就像一个有机体,出现贫血的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特别贫困对象进行抢救,‘造血’采取的主要工作就是帮扶干部对接到具体贫困户,让贫困户有信心……”驻村第一书记杜彦君向记者介绍着都口村的脱贫思路。

  位于赣县区南塘镇的都口村是2016年退出的“十三五”重点贫困村。该村辖10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有350户、1875人。据驻村第一书记杜彦君介绍,2016年年底已实现贫困户人口大量脱贫。经过精准识别后,现有贫困人口有21户89人,已有11户54人成功实现脱贫。对于退出贫困村的标准,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以及住户家里卫生等问题能否解决,去年年底都口村已实现整村脱贫。

  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模式,都口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打造千亩油茶、百亩甜叶菊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让贫困户有了持续增收门路。

  今年65岁的谢玉淋是该村贫困户之一,曾经读过大学的儿子得了精神疾病打破往日家庭的平淡与宁静。老两口均年过半百还要照顾30多岁患病的儿子,每年一万多元的医疗费更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如今,都口村建起了甜叶菊产业扶贫示范区,谢玉淋在这里找到了修水渠的工作,每天100元收入,已经连续工作了一个月,基本上能有3000元的收入。他家里还养着两头牛,每头牛一年有800元养牛补助;另外还有鱼塘每年每亩补助400元。年轻时他当过兵,现在也能领到一些补助。大大小小的收入加起来能减轻一些压力,他说,“如果不是没有办法,也不想给政府增加负担”。

  谈及脱贫思路,杜彦君表示,脱贫要从“输血”变成“造血”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他举例,贫困就像一个有机体,出现贫血的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特别贫困对象进行抢救,像对老人、孤儿“输血”还是很有必要的。“造血”采取的主要工作就是帮扶干部对接到具体贫困户,让贫困户有信心,根据贫困户的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比如种田体制化,可以为其提供种苗、技术,让农户自己成为造血干细胞,由此自己创造财富。

  此外,他提到要从“输血”变成“造血”就要增强整个机体的生命体征。在都口村扶贫工作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修路、修桥,对于贫困、贫血的机体来说,就像疏通血管,当整个生命体变得更加健康的时候,它的病症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有些家庭之前的收入能力没有问题,但是因车祸、冰火、重大额度支出之后,家庭陷入贫困。针对这种情况,杜彦君说“这就要止血”。有些贫困是因灾、因病出现“大出血”的情况,现在为其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包括民政救助,医疗补助等进行“止血”。

  赣县区吉埠镇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车间+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打造就业平台,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主动脱贫。该镇重视合作社的发展和帮扶,目前已组建蔬菜、甜叶菊、脐橙等合作社约30家,带领贫困户一齐致富。

  据镇长曾华胜介绍,在产业扶贫方面,把扶贫车间搬到田间的模式,使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让贫困户赚钱顾家两不误。其中扶贫车间吸纳了358户、设立127个公益性岗位,同时对一些特困群众通过发放百元代金券的方式到爱心超市领取油米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家住吉埠镇枧田村曾经做过木工的戴小珍,因干活时摔断腿丧失了干重活的能力。妻子早逝,留下他与儿子相依为命。如今他与儿子成了低保户,自己在村里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上打扫卫生,每月还能到爱心超市领取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物品。

  村民戴华樟则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他说“镇党委搞蔬菜大棚为老百姓创造了致富路”,土地流转给承包商,村民来这里上班,每月都能领到工资。通过“反租倒包”他承包了两个大棚每年能够增收一万多元,承包商还为蔬菜种植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致富不忘乡里乡亲,他带领4个贫困户加入了自己的队伍。2013年时,戴华樟被查出早期胃癌,还欠下10万元左右欠款,庆幸的是,他的病情得到及时治疗,并且2016年时就已经将欠款还清。“脱贫共铺致富路,攻坚齐建幸福家”,赣县区人民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越走越宽。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中国发展门户网承办,江西赣州市委宣传部、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协办的“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走进赣州”活动于5月18日展开,分别走访了赣州、瑞金、赣县区等地记录下脱贫攻坚的故事。(完)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精准扶贫为农户增收找出路

  赣县区南塘镇都口村村民在甜叶菊产业扶贫示范区修水渠。(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 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精准扶贫为农户增收找出路

  吉埠镇枧田村村民戴华樟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 摄)

[责任编辑: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