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全国政协委员王天戈。(中国台湾网 吴晓寒 摄)
点击收听《我的履职故事——台籍全国政协委员王天戈》→
导语:三月的北京,寒冬渐退,暖风徐来。这里再次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他们汇聚一堂,共商国是。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在全国政协委员中有这样一群人,有年少青葱时来大陆发展的“台胞前辈”,也有生于大陆、长于大陆的“台胞二代”。他们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为广大台胞们谋福祉、诉民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台籍全国政协委员。此次“两会”期间,中国台湾网为您特别奉献“我的履职故事”系列原创作品,听一听在他们的履职经历中,有哪些难忘的人、难忘的事……
去年7月7日参加全国政协的双周协商座谈会,这个座谈会主题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这个主题又是我多年关注的一个话题。因为我是生活在吉林,作为农业大省,秸秆量很大,每年大约有4000多万吨的秸秆,基本上也有一些利用,但效果并不是很好,也很关注秸秆综合利用。
从2008年开始也搞了一系列的调研,从2008年到2013年,基本上就是在研究秸秆的去处。从刚开始也不太了解这个秸秆究竟能做一些什么,从黑龙江到海南中间走了十多个省,也了解了好多秸秆转化的企业,也了解了一些技术路线,同时对发改委推出的秸秆应用的五个方面十九条技术路线也进行了一些深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觉的秸秆只有通过厌氧发酵获得沼气再提存成天然气的这个路线是最科学的。因为他是利用了自然规律,本来大自然产生的这些生物质资源不加以人工影响最后的结局都是腐烂,而厌氧发酵就是利用了这个腐烂的过程,只不过是把这个过程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面去运行。
大量的秸秆通过这种形式转化可以获得大量的有机肥。因为每吨秸秆转化后大约可以获得200公斤的有机肥。如果像吉林省这4500万吨秸秆要是都转化了的话,可想而知这个有机肥量是非常大的,完全可以实现替代化肥的这种功能。这个对生态环保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做的这个(口头)发言题目就是《把生物天然气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这个也是基于前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因为我们国家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比较低,现在应该还不超过6%,国际上最高水平已经达到了33%,平均水平在20%多。
应该说我们这个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天然气的供给能力,还有一定的问题。比如说每年都要进口大概接近7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如果要是秸秆资源转化这个渠道打开的话,建立起规模化的、分布式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就可以很轻松的化解这个矛盾,实现发改委到2020年实现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10%的这个指标。应该说这个会台盟还有其他四位盟员(参加),也在这个会上做了相关的发言,这个会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上还是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到2016年12月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就出台了生物质能发展的“十三五”规划,这个规划里面明确提出生物质能应用的方向,到2020年增加投资1960亿,其中要有1200亿投入到生物天然气产业里面。这个我觉得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今年1月份发改委和农业部又出台了农村沼气发展的“十三五”规划,这里面也明确提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我就觉得作为一个委员,通过这种形式履职,也是充分发挥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应该说作为一名委员才有了这样的平台,有了这样的平台,这些年坚持这样的研究方向也有了这样的结果,很欣慰。
欢迎关注中国台湾网特别报道,我是全国政协委员王天戈,这是我的履职故事。
王天戈个人简历:
1984年—1991年在农安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任教师;
1991年—1995年任农安县哈拉海镇乡镇企业委员会副主任;
1995年—1996年任农安县哈拉海镇副镇长;
1996年—1997年任农安县政府县长助理;
1997年—2002年任农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1年当选为台盟吉林省委副主委;
2002年—2002年任吉林省乡镇企业管理局 副局长;
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分别当选为第六、七、八届台盟吉林省委主委;
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0年10月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2013年3月当选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责任编辑:吴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