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李义虎:特殊时期两岸社会民间交流不能断、不能停、不能减

2016年12月29日 10:5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指特殊时期两岸社会民间交流更显重要,非但不能断、不能停、不能减,而且还要持续加强。

  李义虎表示,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最大的公约数,是最大的“民意”,需要以更深入的社会交流来夯实、维护和扩展。从主观上讲,需要两岸累积善意,在精神层面强化;从客观上讲,需要推出两岸社会交流更多的成果,在物质层面具体化。

  他指出,在目前两岸关系的特殊时期,由于蔡英文当局不承认不接受“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两岸政治交流已经停摆,两岸经贸交流遭到较大程度削弱,两岸社会的交流、民间的交流更显得重要。

  这位资深台湾问题专家说,从今年以来大陆领导人的多次对台讲话来看,对台政策把住了两头:一是底线更加明确、基本立场更加坚定,即:坚持“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反“独”成为两岸和平发展的重中之重;二是仍然继续推动两岸的交流,特别是民间、基层和青年交流。

  李义虎认为,推动和加强两岸社会交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实际的工作:

  一、“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也是两岸交往的“通关密码”。不是说所有的事都跟“九二共识”有关系,但是若要实现正常和稳定的和平发展局面,用东北话讲,“这个必须有”。

  二、两岸社会交流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感情,实现两个“社会”间的良性互动。如果两个“社会”不了解、有误解,甚至发生对抗冲撞,那么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就会出现,但如果两个“社会”有良性互动,并且这种互动是持续的、有质量的,那么两岸关系总会拨云见雾,走向“豁然开朗”的转折点,且会进一步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两岸社会交流要注重效果、注重质量。30多年来两岸交流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在近来的两岸特殊形势下,数量的多寡已不重要,在交流效果方面下功夫可能更有意义,既要注重物质方面的效果,更要注重精神方面的效果;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收获,对夯实两岸和平发展的底盘、扩充其框架有好处。

  四、两岸社会交流的重点应该放在民间、基层,增长点应该放在青年。让两岸社会的“根”相互连接,彼此融合,“根”交流沟通好了,树干枝蔓才会更好地交融;同时,要将青年交流摆在重要日程,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交流,要注重交流的内容、交流的质量,也就是要有实质性交流;要创新交流的形式、样式和方法,多采用年轻人偏好喜爱的方式,也就是要有入心入脑的交流。通过新型的融合式的交流,达到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契合。

  对于两岸青年间的交流,李义虎教授认为,不要怕相互间有碰撞,要把碰撞看成是一种真正的对话;也不要怕双方存在差异性,要把这种各自的差异性看成是彼此“欣赏”的地方。只有经过这种碰撞和对相互“差异性”的欣赏,才能达到心灵的契合,才能产生有益的互补,也才能让两岸这些“八九点钟的太阳”更多更温暖地在一起,给两岸关系展现一道靓丽的风景。(记者 董会峰)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