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台媒关注台生在陆就业难:身份有限制 竞争力不够

2016年12月06日 09:31:49  来源:参考消息网
字号:    

   台媒称,台湾学生在大陆求职面临第一个难题就是身份限制。许多大陆公司通过第三方公司设立平台接收应聘者简历,但在网上交资料几乎都要填写18位身份证号码,而台生8位号码台胞证,连第一关都过不了。而且,台生要留在大陆就业发展的挑战越来越大,无论是文化创意、医疗或美容等行业,大陆本身也在培养人才,而台生的专业未必能接地气,往往在起跑点就输了,这是最大的致命伤。

  台生身份敏感 求职第一关就被挡

  据台湾《旺报》11月29日报道,台生们为争取面试机会,许多人向大陆同学借身份证号登记,也有台生即使能填写台胞证,也因担心自己的台湾身份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还是借大陆同学的身份证用;但也有台生直接不考虑需要使用大陆身份证报名的公司。

  报道称,多名即将毕业的台生表示,毕业前半年大家都会很密集应聘企业,常常遇到“觉得自己都准备好了,甚至连大陆同学都这么觉得,可是最后就是没被录取”的情况,企业通常不会明说因为台湾身份,但是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光是报名的身份证栏没“台胞证”这个选项,就已经淘汰很多台生。

  北京清华大学新传所硕二学生柯宜秀表示,大家普遍认为,两岸关系恶化,台生在陆就业机会就会变少,他自己也曾借同学身份证投简历。就连应聘大陆外资公司,个人资料上都必须填写大陆身份信息,曾尝试用自己的台胞证填却没办法投递,借同学的身份证才成功。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所二年级学生李依容则表示,通常台生都是跟自己比较熟的大陆朋友借,借身份证的代价因人而异,通常愿意借证都是还没找工作的朋友,多半请吃饭表达感谢。

  “办再多两岸青年交流中心活动都不及对症下药!”不愿具名的陈姓台生指出,现在大陆鼓励两岸青年交流往来,也鼓励台湾青年到大陆就学、就业甚至是青年创业,但是许多大陆公司行号却在第一关身份门槛,就对台湾青年设限,让不少台生求职无门。

  在陆就业没优势 台生仅半数存活

  报道称,台生要留在大陆就业发展的挑战越来越大,近年曾协助台湾学生在大陆就业创业的天津台协理事陈炳宏指出,平均来看,“能继续留在大陆就业的台生大约只有一半,”由于就业优势已不明显,加上不愿忍受与大陆年轻人接近的起薪,不少台生只好选择回台发展。

  陈炳宏28日受访表示,台生在大陆几乎已经没有就业优势,无论是文创、医疗或美容等专业,大陆本身也培养人才,而台生的专业未必能接地气,往往在起跑点就输了,这是最大的致命伤。

  提到两岸人才,他认为大陆本地优秀的人才也起来了,台生未必有优势。薪资部分,大陆一般大学毕业生起薪约4000到5000元人民币,约2万多新台币,台生待遇也不会比本地生更优渥,基本上在相同水准。

  提到台生在大陆就业的门槛和挑战,他认为有两点。一是与陆生齐头式竞争时能否抗住,甚至胜出;二是要加强社会的融合度,这是台生很大的劣势。

  他指出,粗略来说,能在大陆存活下来的台生大约只有一半。能活下来,是因为可忍受与陆生相近的起薪、看长远的发展,或是有父辈的基础,可能是台商二代,或者有创业资金。另外一半的台生,大概只能回台湾找发展机会。

  目前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班的杨海玲指出,在就业程序上,台生的身份有劣势,没有大陆身份证件,填资料不方便;除了一些大企业愿意为境外人士办理工作证,中小企业可能会嫌麻烦而拒绝。

  提到两岸学生竞争力,毕业后打算留在大陆就业的杨海玲说,大多数产业两岸学生都面临相同的市场竞争,台生没有特别的优势,甚至在互联网等行业,台湾发展已经落后大陆,陆生更有优势。

  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生罗鼎钧表示,毕业后会希望在大陆找教职工作,但也不排除在陆创业,他已经去天津、上海和福州考察过,部分两岸青创基地提供优惠政策,让他满心动。他也坦言,如果没有特殊的政策辅助,两岸学生在就业市场的起跑点是一样的,竞争并不轻松。

  留住“知陆派” 先开方便门

  报道称,过去5年来,大陆台生在“成分”上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去大陆读书多半是因为家族渊源(台商子女或外省二、三代);近5年却蓝绿不拘,不乏务实的亲近民进党的台生赴大陆拿学位、找工作,且很多人是第一次去大陆,没有相关人脉。

  大陆对台生的磁吸效应,主要是因为市场大、就业机会多。而从众多例子看来,不管政治倾向在哪一边,很多台生反而更能抱着同情而理解的态度去看待大陆社会发生的诸多议题,而不是人身攻击。

  报道称,从这个观点看,说大陆台生是第一线的“知陆派”,并不为过。会到大陆读书的台生,都是受到大陆丰沛的发展能量所吸引。这不只是薪资问题,涉中医药、美术、建筑甚至京剧等领域,都有台生表示,到大陆薪水也许跟台湾差不多,但机会多太多,不但开眼界,更有一种提升的自我满足感。

  台媒呼吁,在同样的筛选机制下,大陆应该给愿意留在大陆的台生同等的机会,而不是在身份证栏几个数字这种低阶问题上困住台生就业。

[责任编辑: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