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洪门联盟总会长刘会进(中国台湾网 李宁 摄)
中国台湾网11月30日北京讯 (记者 张洁)1949年,刘会进出生于台湾澎湖县虎井屿渔村的一个普通渔民家庭,1978年在台湾加入洪门,1999年接任第三任中国洪门五圣山总山主,成为洪门史上第一位穿草鞋上山的布衣总山主,2004年成立全球洪门联盟,被台湾岛内媒体誉为“传奇人物”。
谈到这一称号,现任全球洪门联盟总会长的刘会进笑着对记者说,“其实我也不是什么传奇人物,并不是我有什么神奇的力量,是我们洪门兄弟共同的力量。”
从“兄弟义气”到“民族大义”
11月28日,适逢第二届洪门爱国文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记者对全球洪门联盟总会长刘会进进行专访,近距离接触这位“传奇人物”,揭开洪门身上神秘的面纱。
刘会进告诉记者,明朝末年,明朝名将郑成功派将领陈永华(化名陈近南)到湖北襄阳联合反清志士成立“洪门”,至今已经有342年历史。彼时洪门志在“反清复明”,所谓“忠义”即是指忠于民族,兄弟之间讲义气。
1904年,为中国革命各方奔走的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加入洪门致公堂。刘会进说,孙中山建议洪门将“反清复明”口号改为“民族大义”,即效忠中华民族,此时“忠义”的“义”字就成为民族大义,这一意涵一直延续至今。
谈及孙中山与洪门的这份不解之缘,刘会进认为,孙中山对洪门的改变为洪门注入新的生命,他说,“‘统一’是孙中山的毕生所望,在今天成为连接海峡两岸民心及全球华人、华侨的思想桥梁,也刺激两岸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
时代变化,精神传承,孙中山不仅给洪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革新迈进的做法也对洪门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义助孙中山革命的黄花岗之役、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到抗日战争,直到今日的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和平统一,342年的洪门历史,是一篇传承中华文化的斗争史。
从“民族大义”到“时代使命”
刘会进认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洪门必须因应时代潮流衍变,他于2011年提出“开创洪门维新”,推动洪门转型,把洪门转变为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团体,不但解开了洪门的神秘之谜,也开启了参与国家建设与两岸和平的新篇章,洪门的爱国历史功绩与忠义文化传统也得到海内外的充分肯定。
如今,洪门分支遍布美国、法国、南非、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洪门昆仲全球共有2000多万人,台湾岛内有20万人左右,“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门,有洪门的地方就有忠义力量。”刘会进说,“洪门忠义精神和民族大义旗帜——反“台独”、反“港独”,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已经获得全球华人、洪门领袖的热烈响应和鼎力支持。”
今年5月以来,台湾新执政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致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遭到破坏,持续8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受到严重冲击。两岸关系何去何从,两岸各界高度关注。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指引刘会进克服诸多困难也要与大陆共同举办反“独”促统的研讨会?
刘会进这样回答记者:“洪门在中华民族关键的时刻,几乎都是站在第一线的。”他说,洪门在两岸“统独”问题上有坚定的立场——两岸和平统一是全球洪门的终极目标。
洪门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情感和忠义精神,集中概括起来就是爱国,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中华民族。刘会进说,洪门昆仲2000万人遍布全球各地,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门。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看清大是大非,反对“台独”分裂,不遗余力的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这正是时代赋予洪门新的历史使命。(完)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