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杨立宪:蔡英文语焉不详,未来还要作何文章

2016年05月23日 08:03:00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众所瞩目的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就职演说终于面世了。在这篇将近6000字的演说中,蔡英文用大部分讲台湾内部的治理,仅用了约600字讲两岸关系,可见其未来将以处理台湾内部事务为优先,两岸关系等次之。然而外界最关注的还是她对两岸关系的态度。这不仅因为两岸关系关乎台湾最基本的生存发展,还因为两岸关系关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尤其蔡代表的是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与中国大陆毫无政治互信可言,持续了8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今后将何去何从,蔡英文的演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有改变,但关键问题仍然采取模糊态度

  笔者仔细研读蔡演说中涉及两岸关系的部分,得出一个初步的印象,即蔡虽似乎做出了一定的“努力”,表达了维持现状的愿望,但在关键问题上没有给出明晰的答案,仍没能实现突破,或者说没能达到取信于中国大陆的标准。

  蔡的“努力”表现在:一,其演讲中提到,1992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这是历史事实,对此表示“尊重”;二,提到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 “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来处理两岸事务;三,提到要“珍惜与维护”20多年来两岸交流、协商所累积形成的现状与成果;四,提到“依照中华民国宪法当选总统,有责任捍卫中华民国的主权与领土”,主张对于东海及南海问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五,主张“两岸的两个执政党应该放下历史包袱,展开良性对话,造福两岸人民”等。

  上述这些表示与蔡以往的态度,与民进党以往领导人的态度,特别与陈水扁相比,确有改变。

  例如过去蔡本人及民进党从未承认1992年两岸两会曾举行会谈并达成“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这一“历史事实”,而这次演讲蔡以比较坚定的口吻确认“这是历史事实”;过去民进党从未提过要以“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处理两岸事务,这次演讲则明确提到,与马英九主张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有契合之处;过去民进党“逢中必反”“逢马必反”,对两岸交流协商达成的协议及其取得的成果基本持否定态度,现在则主张要“珍惜与维护”,多少可以解读为希望继承延续前任内两岸和平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不希望紧张倒退;对于近年来不断升级的东海与南海主权争端,表达了“捍卫中华民国的主权与领土”的态度,与国民党的立场比较接近;以及希望民、共两党“放下历史包袱,展开良性对话”,全文没有使用煽动两岸民众仇恨对立的语言等。

  是否有诚意,还要“听言观行”

  但另一方面,蔡的演讲确实存在令人遗憾之处。譬如,对大陆最在意的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即“两岸是一个国家、非国与国关系”,1992年两岸两会达成的“共同认知”的主要内容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蔡始终没有说出口,令人怀疑她所谓的“维持现状”是顾左右而言他,言不由衷;对于1992年两岸两会达成的“共同认知”,她只是说“尊重”,而非“接受”;演讲中自觉不自觉地称台湾是“新兴民主国家”;将至关重要的两岸关系与“区域的和平稳定”混在一起谈。尤值得玩味的,她强调所谓的“民主原则与普遍民意”,将其作为处理两岸关系的“既有政治基础”及“关键元素”之一,令人怀疑其预留了向“台独”分裂势力妥协的空间,因为后者正是在“民主”的旗号下挑战“两岸一中原则”的。

  由此可见,单从就职演说内容的细节来看,人们无法得出“蔡英文下定决心维持现状”的结论,充其量可说有些“缓和”的表示。至于这个表示是否是权宜之计,能否说到做到,还要继续“听言观行”。

  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可作为今后进一步观察的重点:

  一是蔡能否就“九二共同认知”的核心意涵作出更加明晰的表述;二是蔡如何处理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及“正常国家决议文”,包括对大陆的称谓和民进党“中国事务部”的称谓;三是如何处理岛内的族群矛盾、蓝绿矛盾及统独矛盾;四是如何处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和遭到搁置的“两岸服贸协议”;五是如何修订“公投法”;六是如何处理“台独基本教义派”发动的“去中化”运动及中学教科书争端;七是如何降低岛内的“仇中反中”情绪;八是如何处理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问题(包括最近以何姿态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九是如何处理与两岸有关的东海、南海主权争端,等等。

  祖国大陆坚持,两岸协商谈判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以“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作为共同政治基础,即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主权没有分割,放弃“台独”立场。没有这一政治基础就无法建立政治互信,就无法延续两岸关系良性互动、和平发展的局面,自然谈不上“维持现状”。

  上述这些攸关两岸关系能否“维持现状”的矛盾、问题,已经并将继续爆发呈现,蔡英文对每一件事情的处理态度、方式及其结果,均将成为检验她是否有“维现”的诚意与能力的试金石,都将成为她取信于两岸同胞及国际社会的典型范例。唯有她经受住了考验与检验,大陆才有可能认真思考与蔡英文当局打交道、恢复两岸协商谈判、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问题。目前,距离这一目标还差得很远。(作者是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