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最新对台讲话,使用“共享发展机遇”表述邀请更多台胞前来大陆发展。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起,其中不乏台湾青年身影。由国台办发牌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及试点数量已达21家,各地青创基地更数倍于此。
多位与涉台工作有交集的全国政协委员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坦言,和创业基地的增加数量相比,来创业基地并留下的台湾青年并不多。
“资讯的不对称让台湾许多青年不知道我们有这样的平台。”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委员13日建议,建立网络平台,针对口味,加大力度向台湾年轻人推介创业基地。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民革中央提交重点提案“探索两岸青年创业园区新型运作模式”,其中便包含设立手机APP“懒人包”推送创业资讯。
骆沙鸣说,“懒人包”可让创业基地的优惠政策一目了然,并突显各自差异性,明确定位、优势互补,台湾青年也易于对号入座。
台湾青年李儒钦创业8年,几乎以一年成立一家公司的频率在大陆摸爬滚打。他总结,对大陆各方面不熟悉、缺少优秀人才资源导致失败,同样的原因让不少同来的台湾青年早早打道回府。
对此,民革中央联络部部长李霭君委员建议,要推行创业导师制度,依托创业培训团队,给青年创新创业更深入可行的技术指导;注重人才培养,引导优秀人才集聚,促进两岸人才合理流动。
骆沙鸣说,导师不仅要来自大陆的,也要有来自台湾的,除了高等职业教育,还应有私募基金团队、成功企业家、学者加入。
提案“探索两岸青年创业园区新型运作模式”中“注重人才培养”单独成章,其中提到打破区域限制,促进两岸人才合理流动。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说,两岸年轻人的内心是相通的,所以我们更要推动两岸团队互访研习,鼓励青年合作创业。
成功的台企进驻大陆已属不易,青创团队处于起步阶段更是困难重重。郑建邦说,新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
“资本投入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放宽投融资领域,拓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李霭君介绍,福建平潭作为大陆目前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已逐渐形成对台政策“新特区”,可在平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两岸青创债券,在两岸为青创项目融资。
“创业不可能是所有人都成功,经历创业本身就是财富。”骆沙鸣说,“我们的创业基地要宽容失败,台湾年轻人从刚来这里到稳定下来、融入社会需要时间,我们也要给他们时间。”(杨程晨)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