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政协委员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完成转型升级

2016年03月06日 17:4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3月6日北京讯 (记者 何建峰)在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被期待对世界经济起到牵引作用的中国“十三五”规划成为外界对此次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

  台籍政协委员纪斌表示,受到国内外因素共同影响,中国经济确实面临困难和下行压力,但依然具有优势和潜力,具有操作空间。通过政策调整、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经济依然可以换发活力。

  3月5日下午,纪斌接受中国台湾网记者专访时指出,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面临一些困难,进入“新常态”。

  关于“新常态”,纪斌说,它不是一个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往里面装。它最初由外国专家提出,指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不再能够维持过去十年间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这种状态下,发达国家的经济只能维持低速增长。消费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依靠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是有周期的。依靠“杠杆”机制、“寅吃卯粮”消费方式带动经济繁荣的泡沫一旦破灭,经济就会面临萧条甚至崩溃。

  中国经济在2002年至2010年前维持着平均10%以上增长,其中很大部分受益于国际贸易体系,由于成本比较优势,我们的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值较高。但是由于全球经济总体不景气,由发达国家提供市场、新兴国家提供产品、资源富国提供资源的这种模式难以维系。中国经济因此在国际上面临困难。

  在国内,2000年以后,人员工资上涨较快、社会福利保障提升,劳动力成本提高;但同时,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较大提升。2008年后,为了应对危机,我们采取了一些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措施,扩大了一些重工业的产能,导致“产能过剩”、如产销不对路的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集中在一起,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面临下行压力。这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是正常情况。

  纪斌表示,中国经济产值超过67万亿元的体量,政府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居民储蓄率高,政府累积了丰富的宏观经济管理经验,因此中国面对经济困难会有操作空间,也会有解决办法。

  他特别指出,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落后。如何利用过剩产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一味地“去产能”,不能遇到什么问题都一刀切,而要做好“加法”和“减法”。我们完全可以多梯次、多元化地经济发展模式,中西部地区依然可以做加工,东部沿海则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纪斌认为,我们只要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五个发展方向统筹规划、调整政策、创新科技、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发展成为“新经济”,完全可以换发新活力。(完)

[责任编辑: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