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多数民众赞成习马会 台主流媒体劝蔡英文接受“一中”

2015年11月10日 08:43:00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习马会”后,岛内主流民意纷纷表示支持,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杂音。而无论支持与否,明年选出的台湾新领导人都必须面对“习马会”后的两岸新局,尤其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一旦胜选,两岸关系必将成为她的重要“家庭作业”,无可避免。连日来,岛内民意纷纷敦促她正视“九二共识”。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习马会”结束后,陆委会紧凑展开后续工作,主委夏立言9日赴“立法院”进行报告。他公布了马英九在会面中的谈话全文,马英九表示,1992年8月1日台方“国家统一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的决议,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双方所赋予的涵义有所不同。

  马英九本人有意到“立法院”进行报告。9日,国民党党团召开记者会称,既然蔡英文对“习马会”有质疑,就该让马亲自报告,“蔡英文到底怕什么?”“立委”李贵敏援引《联合报》最新民调称,高达52.9%的受访民众支持马赴“立法院”报告,民进党必须顺应民意。不过,民进党一直拒绝替马当局背书。国民党主席朱立伦9日表示,5月曾以党主席身份登陆进行“习朱会”,未来若当选当然不排除进行第二次最高领导人会面。此前一天他说,“习马会”的历史意义远大于任何一场选举,他不知道反对的人在害怕什么、闪躲什么,并调侃蔡英文就像是“网络酸民”。朱立伦还表示,这次会面正好可以让民众看出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岸政策的不同,一旦国民党继续执政,不只双方领导人可以常态化会晤,更重要的是,可以务实处理两岸所有交流议题,如货贸、亚投行、“一带一路”及互设办事处等,甚至是建立热线、撤导弹。

  国民党“立法院”党团的民调显示,有46.1%的民众赞成“习马会”,不赞成者有21%。至于国民党与民进党谁较有能力维持两岸和平,民调显示,认为国民党较有能力者占38.7%,支持民进党的有14.9%。《联合报》9日发布的民调也显示,台湾三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中,28%的民众认为朱立伦最能维系两岸稳定,比蔡英文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各高出6%和9%。国民党“立委”蔡正元说,绝大多数台湾人都支持“习马会”,蔡英文被会面光芒刺伤眼睛,所以看不到其确保人民安全的政治基础。

  不少岛内舆论敦促蔡英文正视“九二共识”。前“监察委员”周阳山9日撰文称,“习马会”已成为历史性的重要标竿,证明形势比人强,两岸关系定格与定调的大势已不容逆转。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张麟征称,蔡英文不想延续国共两党架构下的现行两岸政策,却想承接由此衍生出来的两岸和平,所以主张模糊的“维持现状”,但大陆领导人提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容不得她闪躲。张麟征认为,习马在会面时一再重复“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中”“反台独”,就是讲给蔡英文等“独派”听的,警告他们搞“台独”一定有风险。

  9日,星云法师发表题为《两岸重新向前开步》的专文,劝告民进党不要老是把大陆当仇敌,建议蔡英文用民进党主席身份访问中国大陆,因为两岸都是中国人,不是仇人。文章说,大陆和台湾相隔六七十年,两岸领导人会面这一幕让很多人感动、热泪盈眶,他也不禁有这种感觉,没有什么比两岸和平更重要。曾任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的资深台海问题专家容安澜直言,民进党指控马英九“卖台”或损害台湾人民选择的说法,没有道理;习马都想提醒,如果两岸对“九二共识”看法迥异,会造成不良后果。他说,来自北京的各种迹象显示,台湾接下来的执政者若不愿认同一中,两岸关系未来可能会受限。

  在强大压力下,民进党内据传已有不同意见。据《联合晚报》报道,有人建议,与其一味批评,不如将计就计,正面看待“习马会”,作为民共交流的暖场,蔡英文当选后也不必另起炉灶。《中国时报》9日说,蔡英文必须展现勇气与智慧,以更高的格局处理“九二共识”这个“定海神针”,否则很难说服外界相信再次政党轮替后的两岸关系会风平浪静。《联合报》9日的社论说,“习马会”之所以能在举世瞩目下举行,是基于和平思维,试图降低两岸潜在的敌意因素,从而维持台湾更大可能的安定,这符合多数台湾民众的期待;反观民进党却利用一些民众的“反中”心理,把两岸关系扭曲成一个三角关系,将这个三角关系描绘成主张独立的绿营独自对抗主张统一的中国和主张“两岸和平共存”的蓝营,它在岛内制造出严重的政治分歧,鸿沟之深远甚于两岸分歧,完全是不道德的操作。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预测说,“习马会”的后续影响才刚开始,未来的相关变化很难不受到它的节制。(陈明宇)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环球时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