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非常兴奋,终于有了这一步。”全程关注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8日对中新社记者如是评价“习马会”:为未来两岸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当天,多位厦大台研院学者亦在受访时表示,“习马会”之后,两岸还有经济交流合作、人员往来等方面大量工作有待后续跟进。
刘国深说,两岸过去十年一直在朝着和平发展方向前行,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群众确实从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但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两岸领导人能够坐下来会面,就代表两岸是有共同政治基础的;也体现了两岸和平发展到这一阶段,需要回应民间社会各种要求,破解瓶颈。
因此,刘国深盛赞两岸领导人最终“落下这一锤”,决定会面,“展现两岸领导人魄力和智慧”,也体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动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刘国深说,这也让大家对未来两岸关系充满了乐观。
“两岸领导人见面的气氛,可以看得出来两岸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刘国深称,两人见面时“感觉像老朋友”。
厦门大学台研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陈先才也注意到,两岸领导人都在致辞中富有民族情感。他说,习近平在致辞中提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马英九也在致辞中表示“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这体现“两岸不是外人”,让他留下深刻印象深。
给陈先才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习近平在致辞中从历史的视角,拉近两岸距离。他评价说,这“非常有现场气氛的感染”。
谈及“习马会”的历史意义,刘国深认为,虽然没有签订协议、发表声明,但“习马会”是对过去和平发展阶段性总结,对既有政治基础做一个明晰的注脚。
他说,“习马会”已经为两岸下一步和平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大陆也非常明确地表示,只要坚持‘九二共识’或更好的政治基础,不排除和任何党派的接触和交流”,“这代表大陆领导人是站在两岸人民,站在中华民族的大格局,不会拘泥哪个党派”。
陈先才亦表示,两岸领导人会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面向全世界和海峡两岸宣布,“海峡两岸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两岸关系仍然面临复杂形势”,厦门大学台研院副院长邓丽娟展望道,因此,“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后续跟进”。邓丽娟说,比如在台湾民众关注的经济议题上,台湾要如何参与大陆“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要如何以适当的名义加入亚投行,这都需要两岸后续协商。
“‘习马会’对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支撑”,邓丽娟说,两岸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相应的经济交流合作、人员往来,需要更大的推进,“要把两岸一家亲落在实处”。
厦大台研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唐永红表示,相信只要坚持“九二共识”,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进程,两岸向经贸自由化、便利化迈进的进程就可以持续,一系列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交流的协议也可望陆续签订。“如果没有这个政治基础,两岸已经达成的协议就丧失了法理基础”,唐永红强调,两岸经贸合作就可能回到原点。
“在两岸之间不要纠结不同,要发掘更多共同点”,刘国深说,在他看来,“习马会”留给两岸的精神财富在于,“告诉大家要迎着阳光,不要盯着阴影”。(记者 陈悦)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