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22岁的王易谦从舟山群岛坐船到台湾。那时,他没想到这一别,几乎跨越了半个世纪,连母亲最后一面也没见到。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也没想到有生之年可以参加在家乡河北举办的大型祭祖活动。兴奋夹杂着悲凉。
“大陆不仅有我的回忆,还有我对父辈和祖辈的回忆,这里是忘不掉的根,也有抹不掉的魂。”87岁的王易谦说。
2015乙未年涿鹿共祭中华三祖大典于13日在张家口涿鹿县举行,上千名来自海内外华人参与祭祖,其中约有100名台胞从各地赶来参加祭祖大典。
王易谦是台北市河北京津同乡会理事长、台湾陆军退役中将,其祖籍在河北易县,虽1950年从舟山群岛坐船到台湾,但日夜思念家乡的那条易水河。每每别人问起他来自哪里,他都会回答:“风萧萧兮易水寒。”
王易谦说,比起当年他离开大陆时,两岸的关系发展到今天不容易。中华三祖是中华民族的起源,虽然信仰不同,但最终“走到一起”。他认为举办大型祭祖,号召海内外中华儿女一同回来,不仅能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能凝聚民族向心力。
84岁台胞惠宪礼祖籍河北抚宁县,1948年作为国民党青年军208师的一员到达台湾。虽然大陆的亲人在遥远的海的那边,但他一直保留着家中族谱,也常常告诉子孙有空要常回家看看。“族谱和祭祖都是让我们记住,自己来自哪里。”
69岁台胞、台北市河北京津同乡会总干事柴宜生此次跟其他9位台胞代表了五千人参加祭祖。第一次参加祭祖的他认为,祭祖应该每年办,多邀请台湾年轻人和本土人,让大家记住“根”在哪里。“作为同乡会的代表,我有义务把三祖文化的‘融合’精神传达给台湾的同胞,尤其是年轻人。”
36岁的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名誉理事长蔡秉宪来到大陆近10年来参加了5次不同地区主办的祭祖活动。他认为,无论哪里举办祭祖活动,但我们的“根”都在这里。如今在做两岸交流工作的他每年会从岛内带将近500个年轻台胞来大陆,“我希望他们客观的了解大陆,并把这些信息带回岛内,如果他们能参加这种传统的祭祖活动,我相信对他们很有意义。”
来自台北的林孟萱,如今正在中医药大学读大二。第一次目睹传统的祭祖仪式,她说自己被中华传统文化所震撼,“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于这里,而台湾则是延续其中一部分。”(作者 李茜 谭地 刘洋)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