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台媒称解放军或在台湾获核弹时动武 将直接登岛

2015年09月02日 09:13:00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就在大陆即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之际,台湾“国防部”8月31日向“立法院”递交的“2015年中共军力报告书”列出7项解放军犯台可能时机。再过几天,模拟反击解放军攻台的“汉光31”号实弹演习即将展开,时机点颇耐人寻味。

  据台湾自由电子报报道,“国防部”的“2015年中共军力报告书”称,去年的“太阳花学运”及反服贸促使中共重新检讨对台政策。鉴于台湾明年“总统大选”将届,今年3月大陆再度提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言论,加上日前大陆中央电视台报道解放军“朱日和”系列演习将台“总统府”列入作战假想目标,“彰显中共仍将台湾列为军事准备首要目标,未来对我军事威胁必将日益严峻”。“国防部”评估解放军犯台可能时机包括:台湾宣布“独立”、台湾明确朝向“独立”、台湾内部动荡不安、台湾获得核子武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对话延迟、外国势力介入台湾岛内事务及外国兵力进驻台湾共7项。

  报告同时提到,大陆海军目前正在上海、大连建造两艘新航母,吨位与现役的辽宁舰同级。国民党“立委”林郁方称,2011年到2014年“中共军力报告”,显示解放军二炮部队总兵力、所部署的各型弹道及巡航导弹、短程弹道导弹分别维持在14万余人、1600枚和1400枚;新报告这些数字分别上涨到15万余人、1700枚和1500枚。“中央社”称,“国防部”观察解放军近年装备发展和战训活动,判断其现阶段如果对台用武,可能采取“联合军事威慑,打击我民心士气”“联合封锁作战,对我本外岛重要港口航道实施局部封锁”“联合火力打击,攻击我指挥体系及重要军政经济目标”以及“联合登岛作战,展开三栖进犯台湾本岛”等;未来在情势急迫时,不排除将灵活运用军民输具直接攻夺台湾本岛,达成其最终目标。至于南海岛礁建设方面,“国防部”分析大陆在完成岛礁造陆后,陆续建构机场、码头等军事基础设施,以有效延伸作战纵深,“等取得实际管控后,中共将进一步公告南海防空识别区”。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王建民8月3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两岸关系有了很大发展,但台湾当局的这种猜测还是冷战思维的延续,始终把大陆看作对台湾的军事威胁。他说,台湾发表“2015年中共军力报告书”都是从美日学来的,公然宣扬的所谓大陆武力犯台时机只是一种猜测,只会增加两岸的裂痕和对立。

  “国军”年度汉光实弹演习将从9月7日起一连举行5天,模拟的正是解放军对台展开大规模攻击,台军方在全台进行反击作战演练。《自由时报》8月31日透露,“国军”将分别在东部外海、新竹坑子口靶场和屏东三军联训基地,实施大规模实弹射击操演,马英九届时将以“三军统帅”身份,亲自校阅在新竹坑子口靶场的实弹射击演练。各式新兵力将纳入此次实兵演训,包括P—3C反潜机、云豹装甲车、沱江军舰以及无人机等;至于新加入“国军”装备的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日前已在九鹏基地进行毒刺导弹及地狱火导弹的实弹射击演练。不过台军方对此相当低调,“国防部”8月31日称,汉光演习的兵推或实兵演练,范围或课目都是模拟台澎防卫作战,“所谓总统府周边自卫战斗以及反斩首军事演训等,非属国军汉光演习的验证范围”。

  分析认为,从台湾近几年的大陆军力报告可以看出,岛内对大陆的军事忧虑与日俱增。在2013年的报告中,台“国防部”称,大陆在两栖正规运输装备还不足的情况下,尚未具备全面进犯台湾的作战能力,现阶段对台湾采取军事威慑、火力打击和封锁作战的可能性较大;但解放军未来在具备夺占台湾能力或情势迫切需要时,不排除展开三栖“进犯”,直接攻下台湾。进入2014年后,由于台媒报道解放军侦察机“硬闯”台防空识别区引发岛内集体忧虑,台“国防部”公布的“中共军力报告书”也称,大陆已具备夺占台湾近岸岛屿的能力,未来若情势需要,可运用巡航导弹、短程弹道导弹瘫痪台军防卫能力,并采取三栖作战直接攻夺台湾,力求在第三方介入前速战速决。

  为了所谓“反制”,台湾军方“国防”预算案也于8月31日曝光。据《联合晚报》报道,台“国防部”2016年预算案概算额度为3217亿元(新台币,下同;1元人民币约合5.1元新台币),配置人员维持1461亿元,作业维持费727亿元、军事投资983亿元,其他46亿元。需要关注的是,台湾海军将在明年跨出“潜艇国造”的第一步,首年编列5亿多元进行合约设计,总经费近30亿元。【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林曦 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环球时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