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仔”今天2岁啦!
圆仔是谁?它是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的千金,2年前的今天出生在台北市立动物园。作为团团、圆圆到台湾4年多的头一胎,圆仔一出生便以“软萌”力量征服人心,更一步步成长为宝岛明星、全民宠儿。
“儿生日,母难日。”——圆仔生日之际,不妨来谈谈团团、圆圆,当年要不是这一对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移民台湾,又怎会有如今圆仔“最幸福外省二代”的生活?
Q1 它们怎么被选中的?
——击败21只对手的最佳组合
团团(左)、圆圆在冰雪中玩耍,图片拍摄于2006年2月17日,此时它们被确定为赠台大熊猫不久,还未前往台湾。(图片来源:新华网)
2005年5月3日,大陆宣布将向台湾赠送一对大熊猫,随后成立了优选专家组,从年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外貌特征、遗传等5项标准,对23只大熊猫进行全面考察,筛选后剩下11只大熊猫,再根据它们的亲缘关系、生活习性等情况,进行优化组合配对,通过一定时间的雌雄同居观察,最后确定了16号“美女”和19号“帅哥”的最佳组合,16号后来得名“圆圆”、19号得名“团团”。
被选中时,团团1岁零4个月,圆圆1岁零5个月,是时髦 “姐弟恋”。
2006年1月6日,时任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遴选结果并介绍说,两只大熊猫身心都很健康,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出生以来从未发生过疾病,且外貌可爱、体形般配,同居时愿意亲密接触,相互关爱,给人感觉就是天生的一对。
但当时在台湾执政的陈水扁当局拒绝熊猫入台,一拖就拖到了2008年。这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给四川卧龙大熊猫繁育基地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团团、圆圆居住的馆舍90%被碎石掩埋,大家都以为它俩凶多吉少,饲养员当时都急得哭了。没想到,团团、圆圆身手敏捷,在地震来临时快速翻越了围墙,而且毫发无损,分别在大地震当天和5月17日被工作人员救回。
不过据熊猫医生讲,找到团团、圆圆的时候,饲养员都辨认不出来了,它们全身都被碎石屑覆盖,可以想象逃生过程多么惊险。
经过半年多的调试,团团、圆圆彻底摆脱地震阴霾,恢复了憨态可掬的模样,并终于在当年的12月23日搭专机,飞抵台湾。
Q2 团团圆圆按“中药材进口模式”赴台?
——确实如此
2008年12月23日,团团、圆圆正在进食,这是它们抵达台湾以后的第一顿正餐,食用的是随机运抵的四川竹子,还有园方精心准备的台湾产桂竹、苹果、窝窝头等。(图片来源:新华网)
大熊猫作为濒危动物,受《华盛顿公约》(即《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管制,因此出口也需照公约办理,但“国家对国家”的公约不适合两岸关系,这就给两岸出了难题。
据台湾《联合报》2008年报道,这类争议事实上早就发生在台湾进口大陆中药材的问题上。报道称,石斛等珍稀中药材也属《华盛顿公约》列管的植物,依规定出口到台湾时,由大陆开出“野生动植物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用这种“类似华盛顿公约”的形式,解决两岸保育类动植物贸易问题。
因此台湾方面最终沿用中药材进口模式,引入了团团和圆圆。
Q3 怎么区分团团和圆圆?
——耳根、鼻部等身体特征有区别
团团、圆圆在耳根及面部的不同。(图片及资料来源:台北大猫熊保育网)
团团、圆圆的背部黑斑也不同。(图片及资料来源:台北大猫熊保育网)
根据台北大猫熊保育网公布的“秘笈”,可从6个方面区分团团和圆圆。
秘笈1:看黑眼圈。圆圆的眼部黑斑明显较圆,且下端较突出;团团的眼部黑斑则较窄。
秘笈2:看耳朵形状。圆圆的耳朵在耳根部分内缩,从正面看彷佛女孩子绑在头上的发髻;而团团的耳朵形状则较像铲子。
秘笈3:看吻部宽度和鼻头。团团的吻部较宽且较短,还有一个大鼻子;圆圆的吻部则略窄而瘦长。
秘笈4:看背部黑斑。两只大熊猫背部像黑色背心的范围宽度不同,团团的背心较窄;圆圆的则较宽且弧度较平缓。
秘笈5:看尾巴。团团的尾巴比较接近钝角三角形;圆圆的尾巴比较接近锐角三角形。
秘笈6:看动作与行为。团团走路幅度小,进食动作大;圆圆走路幅度大,进食动作秀气。
圆仔身上的黑背心是窄版小背心,像爸爸团团;圆仔后脚的中趾和无名趾相连,跟妈妈圆圆一模一样,所以圆仔身上有一半的爸爸和妈妈。
Q4到底是熊猫还是猫熊?
——都可以
100多天大的圆仔抱保育员大腿(图片来源:台北市立动物园)
规范的叫法是“大熊猫”,以区别于另一种动物“小熊猫”,但民间口语上习惯叫“熊猫”,而台湾同胞比较常叫“猫熊”。
关于这两种叫法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到底哪个说法符合历史真相,已难以确定。
中文的习惯在词尾应该点明属性,如“汽车”、“马车”、“火车”都是车类,“黄牛”、“水牛”、“乳牛”都是牛类。那么,“熊猫”岂不成了猫类?
所以,在讨论熊猫的叫法时,必须看看它的科学分类。在学界,这也是个争议话题,有人主张熊猫归“熊科”,有人主张熊猫归“浣熊科”。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大熊猫基因组项目负责人田埂博士2009年在《生命世界》撰文说, 20世纪中晚期,西方学者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推导出大熊猫大约在250万至150万年前从熊类中分离出来,目前,大多数西方学者拥护该观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皮书》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等国际文件均将大熊猫归入熊科。
田埂指出,最近的DNA分析表明,大熊猫属于熊科,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
如此看来,应该叫“猫熊”更为科学。
但无论是熊猫还是猫熊,都已经被两岸民众普遍认可,正如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教授朱建颂所说:“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如果一种叫法已经被大家普遍认可,那就没有改的必要了。”
Q5 大熊猫也会假怀孕?
——是的。专家说,它们也是为了改善生活……
圆仔出生时被妈妈不小心咬伤小腿,进入保温箱疗伤。一个月后,圆仔隔着铁栏杆与圆圆首次见面。圆仔虽然眼睛还未睁开,却突然向着面前的栏杆哇哇大叫,仿佛知道妈妈就在眼前。圆圆也低鸣示意,不时伸出舌头舔拭圆仔,在场的保育员表示,“从来没有听圆圆这样叫过”。
人类女性有时会遭遇“假性怀孕”,也就是出现一些类似怀孕的症状,但实事却不是真正的怀孕。
大熊猫也会这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专家吴孔菊2014年8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雌性大熊猫中普遍存在“假孕”,判断一只雌性大熊猫是否真正怀孕,需要研究人员随时检查掌握它的体内孕激素变化、进食的状态等,需要研究人员有丰富的经验,但即使这样,也只能在大熊猫生产前一两天才能够真正断定怀孕的真假。
吴孔菊还打趣说,雌性大熊猫出现怀孕征兆后,会被迁移到单独的“空调房”里,还会得到窝窝头、苹果以及新鲜可口的竹子等,如此高标准的“准妈咪待遇”,难免让聪明的大熊猫们使出一些“小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圆圆也不例外,2011年、2012年都曾假怀孕,直到2013年终于生下圆仔。(作者 温雅琼)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