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台湾加入亚投行须过三道关 24日已通知美方

2015年04月01日 08:12:00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环球时报报道 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明宇】赶在3月31日申请截止前一刻,马英九当局决定由“财政部”紧急拟定参与意向书,并准备循两会管道、由陆委会转给国台办,在3月31日提交亚投行筹备秘书处。不料此举在岛内引发争议,“立法院”朝野党团协商决议,直接向亚投行筹备秘书处提出申请。舆论分析认为,台湾是否能够加入亚投行,有两大关键:一是台湾内部的意见整合,民进党是否愿意在选前触碰亚投行议题;二是名称问题;如果台湾继续“政治挂帅”,将无法进入由亚投行串联的“亚太朋友圈”。

  台湾“外交部长”林永乐3月31日证实,台方申请加入亚投行的意向书已在当天晚7时左右传真出去。传出前他曾看过,中文内容是由“财政部”拟定的,很简单表达参与意愿。林永乐同时透露,台湾要加入亚投行一事3月24日已通知美方。“行政院长”毛治国强调,申请加入亚投行的意向书,传真收件对象是筹备处,不是国台办;投入资金约2亿美元。

  针对台湾申请加入亚投行一事,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月31日说,台湾申请参与亚投行,应该避免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问题。

  围绕如何申请加入一事,岛内爆发激烈争论。3月31日上午8时多,“台联党”因质疑台湾申请加入亚投行有“黑箱”,占据“立法院”主席台阻挠议事,院会两度宣布休息协商。民进党“立委”陈其迈等人称,由陆委会转交大陆国台办参与亚投行创始会员申请意向书,“是自我矮化、伤害国格”。对此,国民党中央政策会执行长赖士葆反驳说,“我嫌政府的动作太慢,太慢表态”,因为3月31日是最后一天,会不会让台湾成为创始会员存在变量。他直言,从民进党执政开始,台湾加入国际组织没有用“台湾”或“中华民国”名义,都是“中华台北”。自由时报网称,“立法院”朝野党团最终协商决议,不通过国台办,改由向亚投行筹备处申请。

  使用什么名称,是岛内争论的焦点之一。陆委会高层此前曾表示,除了有矮化之嫌的“香港模式”外,诸如奥委会模式的“中华台北”名义、世界贸易组织模式的“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只要加入的名称适当,且权利、义务与其他会员相同,台湾加入任何国际组织都是好事”。“行政院长”毛治国称,“中华台北”是底线,如果大陆要求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加入,台湾不会接受。

  香港官员透露已提交加入亚投行的意向书后,岛内金融业大多认为,台湾不应该缺席,担心一旦缺席将有被边缘化的危机。曾任“财政部次长”的元大金控董事长王荣周表示,加入亚投行有助台湾经济发展及拓展产业商机,也会让台湾与其他会员的关系更紧密。开发金控发言人张立人也说,亚投行比之前的亚银规模大很多,台湾应该加入,等于多了一个国际平台。不过也有分析称,虽然台湾、香港都已经明确表态,但由于目前亚投行的创始会员申请者都是主权国家,台湾、香港应以怎样的身份参与及出资多少等,仍有待商讨。

  台湾前陆委会副主委、政治大学学者童振源3月31日撰文分析称,台湾参与亚投行可能有三个关卡:第一关是目前美国在亚太持续失去主导权,台湾成为其最忠实的盟友,美国是否同意台湾参与,将影响台湾参加亚投行的可能性;大陆愿意让台湾以何种模式及名称参与亚投行,也是影响可能性的因素之一;亚投行是大陆主导的,台湾要参加,必须获得内部民意支持,“在实质利益与国家尊严之间,必须取得平衡”。童振源同时提出台湾参与亚投行的三种模式:世界贸易组织模式,即台湾是完整的会员经济体,没有任何局限,名称没有矮化,被称为“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简称“中华台北”;第二种模式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模式,台湾是“半完整的会员经济体”,可以充分参加技术性会议,但象征主权国家的会议无法参加,名称上也没有矮化,简称“中华台北”;第三种是亚洲开发银行(ADB)模式,即台湾是完整会员经济体,“但名称被矮化,被称为中国台北”。

  香港中评社认为,台湾能否加入亚投行,第一个层次是台湾内部态度。以两岸服贸协议为例,国民党虽在“立法院”占据多数席位,但仍旧卡住,显示台湾政策走向早已不是由马英九一人定调,还要看民进党态度,而民进党不愿在选前触碰亚投行。如果台湾内部能整合,才有“如何加入”的第二阶段问题。台湾《中国时报》注意到,台湾原本以为大陆会盛情邀请加入亚投行,没想到这回大陆决定话不多说,让台湾自己决定,显示大陆不会再像以往那样热情,以免让台湾变得傲骄。▲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环球时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