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书香两岸 情系交流(海峡连线)

2014年10月30日 08:34:00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吴亚明(北京):秋季到台北来看“书”。17日开幕的第十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共有200余家大陆出版社、图书馆和100余家台湾出版机构参展。台北世贸中心一馆俨然就成了一家超级大书城。更为特别的是,除了台北的主会场外,此次图书交易会还在高雄、台中、台南和屏东等4个县市设立了两岸图书展销分会场。很想知道大陆方面的具体参展情形,此外除了书展,据说还有不少活动?

  李炜娜(台北):参加本届交易会的大陆出版社、图书馆,来自17个省、市、区。参展及销售的大陆图书近10万种、31万册。台北主会场共设展位390个,其中大陆图书展示区183个、两岸图书销售区56个、两岸图书版权洽谈区12个、台湾图书展示区60个。书展期间,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两岸出版高峰论坛、新书发布会、图书展销、版权贸易、项目签约、书画创作、戏曲表演等37项。

  吴亚明:十年磨一剑,今日见真章。2005年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创办,这是一项由两岸出版业界共同主办、在厦门和台北每年轮换举办的两岸出版交流专业展会。前9届交易会,两岸参展出版单位累计达4800家次,展位数达6500个,参展图书达100万种、730万册,现场图书零售订购额达2.85亿元人民币,达成版权贸易及合作项目1103项。

  李炜娜:除了你列举的这些成果,每一次活动期间,两岸出版同仁还会就图书贸易、版权交易、内容采编、出版印刷技术、出版发行营销管理等课题进行深入交流,学习借鉴互联网时代两岸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与多元化发展思路,探讨两岸出版业携手拓展世界华文图书市场的新商机。

  吴亚明:确实如此,这次两岸高峰论坛,有关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的挑战与机遇的探讨就很有意思。尤其是台湾电子书协会荣誉理事长俞国定的一番话,发人深思。他说,2007年iphone、2010年ipad来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说终于能看电子书了。但事实上没多少人真正用它读电子书,也没多少人为电子杂志来掏钱。人们都在上面看别的东西。俞国定说,数字出版也曾以为是和报社竞争,后来发现原来和传统媒体是命运共同体,都要面对微博、微信等一切互联网时代炫目的东西。所以,数字出版并不是传统出版的敌人,在新媒体时代,它们都有自己的发展之路要走。

  李炜娜:面对机遇与挑战,两岸图书出版品应获得更加广阔的流通空间已是两岸出版业者的共识,更是两岸民众的期盼。大家欣喜地看到,在过去这些年来,台湾五南图书出版、信谊出版等一大批出版商早已“登陆”,展开实实在在的商业合作,知名的诚品书店在大陆地区的第一家复合式文化商业综合体也将正式落户苏州。

  吴亚明:书香两岸,情系交流。两岸出版交流至今已经走过26个年头。1988年上海举办书展,当时台湾当局仍然奉行“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为能参展,台湾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陈恩泉先生让在香港开书店的朋友,将店中门市和内库所有台湾出版的图书,倾箱倒箧运抵上海,而他和他的同行则是绕了一个大圈子,才从日本转到大陆,从此开启了两岸出版交流的大门。

  李炜娜:从1989年开始,台湾方面连续十一年参加“两岸合作出版洽谈会”,1993年北京首次举办“台湾图书展览”,1994年台北首次举办“大陆图书展览”,2002年“闽台书城”获得大陆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正式营业,开启两岸出版业项目合作先河,2005年,首次“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举办。两岸出版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30日 20 版)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李学磊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李学磊

原稿件来源:人民日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