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台湾光复节,这个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的节日,如今在岛内却显得很冷清。在台湾统派青年意见领袖、“抗独史阵线”成员侯汉廷看来,这种社会氛围的形成,正是“去中国化”教育的恶果。上个月,他跟随台湾统派团体赴大陆参访,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昨天,侯汉廷接受了导报记者的专访,聊及台湾光复节以及两岸青年交流等话题。
人物名片
侯汉廷:新党青年军成员,目前就读于台大政治研究所,是台大中华复兴社社长。“太阳花学运”期间,常上政论节目与学运学生激辩,表现抢眼极受关注。
谈光复节:台年轻人比较无感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节,如今岛内各界对这个节日还重视吗?
侯汉廷(以下简称“侯”):坦白说,大家对光复节其实无感。各种节日对年轻人来说,关注点就是放不放假,所以会有“国父不如台风”的说法。对光复节,如果上位者不重视,那么下位者很难做出大的动作。台湾社会很奇怪,光复节明明是纪念台湾光复,但就会有人叫嚣“明明是接收”,把纪念光复节扣上恢复“威权统治”的帽子。
记:在您看来,漠视光复节,对台湾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侯:光复节所代表的,是它背后的历史意义。这个节日会被淡化,其实是有步骤、有计划的,是“去中国化”教育的恶果。年轻人忘记历史,也就对光复节无感,再延伸下去,就是各种媚日行径的发生。统派每年都有纪念光复节活动,我们今年会与选举造势活动相结合,举办车队游行。希望官方能对这些有历史意义的节日加强宣示,放假或是举办纪念活动都可以。
记:你与那些对光复节无感的年轻人其实是同龄人,你们接受的是同样的教育。许多人不知不觉间就被“台独”史观所影响,但你没有,这是为什么?
侯:我想与家庭和教育都有关系。我是外省第三代,从小就爱读古典文学,对中华文化备感认同。我读小学时,课纲还没有改,地理教科书上介绍的是中国每个省的山川河流,历史课上学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的更迭兴衰,然后再学台湾历史,从近代中国到台湾命运,自然就连结了起来。这就是教科书的重要之处,现在讲到这些,年轻人觉得“那都是外国的”,就是因为切断了这种文化和历史的连结。
谈青年交流:大陆发展牵系台年轻人前途
记:上个月你跟随台湾统派团体“登陆”参访,也见到了习总书记。这次大陆行,带给你最深刻的感想是什么?
侯:从我个人来说,感觉非常荣幸。我们说两岸统一的前景是光明的,但过程中有崎岖,这就凸显了台湾统派的重要性,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的过程中,统派应团结起来,而年轻人更是未来的主人翁,是两岸统一的中坚骨干。从习总书记的谈话中,统派的新生代能感受到使命感。
记:习总书记提到要让两岸人民“心灵契合”。从增进两岸青年之间的彼此认同角度,以你多次参与两岸交流活动的经验,有什么独到的观察?
侯:目前台湾办了各种青年营队赴大陆交流,但以实际效果来说,我觉得更应注意细节,否则很容易起相反的作用。台湾部分年轻人对中华文化不感兴趣,要增进文化认同,需要会讲故事。影视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大陆古装剧在台湾很受年轻人欢迎,如果带他们去横店,或者请孙俪来交流,大家就会有兴趣,再从流行文化延伸到背后的历史连结,会是比照本宣科念导览手册更生动的方式。
记:大陆现在综合国力已经很强,如何能让这强盛的国力转化成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向心力?
侯:我想还是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大陆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其实现在大家对大陆的经济发展已有一定认知,仍觉得大陆落后的人并不多。但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大陆是很强大,但跟我有什么关系?”针对这种思维,需要做的就是带他们去参观淘宝,参观在大陆发展很好的台企,请台籍干部来做说明,这样台湾年轻人就会认知到,我的未来也可以在大陆,我可以来大陆打拼出很好的事业。
(导报记者 燕子)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