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论坛。 谢盼盼 摄
18日,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两岸四地15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文化创意企业的近300人参加,主办方称,论坛要以中华文化之名推动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与交流。
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立足于两岸高校的学术研究与实践交流合作,旨在促进全球华人文化创意领域的跨界合作与交流,联盟参与院校从6所高校,发展到两岸四地150所文创及其相关专业高校。
《论语》、《孟子》、《大学》等是中国的国学经典却一度受到冷落,如今随经济全球化加速,对民族文化的坚持,已作为一种理性与自觉的文化选择得到认同,除了复兴中华文化外,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让更多人感知中华文化也是当下的热点话题。
因而,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主题定为“中华文化的创意实践”。据主办方称,此次论坛召开,旨在以中华文化之名推动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与交流。
谈到中华文化,台湾一位教授告诉记者,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关系根基的重要纽带。“若拓展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有助于实现两岸互利双赢,也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亚洲大学校长蔡进发以该校教育实践,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在台湾大学的“创意实践”,他认为,该校尤为重视人文教育,办学特色就为品德教育,即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质、生活有品位。
“文化创意是个筐,捡了什么都往里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认为,之前很多人拿此观点对待文化创意。
在她看来,中华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体现一个中国红的元素,或来个青花瓷元素的点缀,中华文化的创意应扎根于农耕文明。“创意空间是中国在迅速走向城镇一体化的空间中,还原农耕文明的节奏和观念。”
对于海峡两岸的大学教育,于丹认为,如今两岸高校变化很大,高校已从原来的人才储备供给,到现在变成文化创意产业的智库。“高校不仅有大量心潮澎湃的文化创意人才,更重要的是提供新的创意评价标准。”
据悉,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成立五年来,推动了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交流、学术研讨、师资互访、学子互动与产业联动,逐步成为两岸间扩大文化交流合作、深化文创学术研讨、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以及推动青年学子创意创新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学术联盟。(见习记者 谢盼盼 实习生 章天启)
[ 责任编辑:张玲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玲
原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