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

2014年09月08日 08:47:00 来源:央广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今天晚上,厦门大学举行“中秋文化论坛”。论坛以“中秋团圆夜,两岸共此时” 为主题,邀请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及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徐泓,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厦门著名学者彭一万,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旭等三位两岸教专家对中秋文化进行全方位解读。

  在论坛上,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厦门著名学者彭一万提出,在我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统中秋节不仅有着吃月饼、观潮、燃灯、玩兔儿爷等习俗,更被赋予家人团圆、友人欢聚的深刻内涵。彭教授特别提到,风靡闽南的博饼习俗其实起源于江南。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旭认为,在中国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酝酿了不同的中秋习俗。与古人吟诗赏月不同,新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表达中秋思念。比如,男不拜月这一传统节日习俗在现代语境下也发生了改变。

  在谈到海峡两岸的中秋习俗有何不同时,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及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徐泓举例说,台湾除了保留着传统的中秋节拜土地公、拜月娘等习惯外,更推出了“一家烤肉万家香”的烤肉新习俗,中秋博饼近几年又在台湾南部重新兴起。徐泓说,在品尝月饼方面,台湾更注重清单可口,少油。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秋文化论坛具有多元视角,希望通过高端学术论坛形式,邀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老师、学者,在演讲与讨论中分别从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等不同视角切入,挖掘出中秋佳节的文学底蕴,解读中秋节日的演变轨迹,探讨两岸中秋民俗的大同小异。

  他们认为,本次论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形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思辨能力。论坛注重学术活动的交互性和参与度,在探讨传统文化精髓与内涵的同时,引入当今社会热点话题,引发师生集体思考,共同讨论;在加强学术氛围的基础上,用传统文化连接两岸,共同欢度中秋佳节。

  据介绍,此次中秋文化论坛属于厦门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论坛之一,该系列论坛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以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邀请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采用与青年学子面对面对话的形式,从不同学科角度深度挖掘中华传统节俗文化内涵,从而丰富青年学子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其视野,使其形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思辨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肃正传统文化,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节俗的重视与热爱。

  中秋文化论坛是继清明论坛、端午论坛之后的第三场论坛活动。此后,人文学院将继续推出重阳文化论坛等。在论坛机制成熟的基础上,扩大受众范围,联合两岸高校,举办海峡两岸传统节日系列高端论坛,邀请两岸三地、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进行对话,从而巩固并加强两岸三地的文化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标杆,加强文化凝聚力,提高文化向心力。

  (原标题: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央广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