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台北正在举办系列活动庆祝建城130周年。相比之下,另一个130周年有些落寞。日前在台北市立图书馆开幕的“刘铭传史迹展”终于传出了这样的声音:2014年,是刘铭传基隆大捷、抗法保台130周年……
虽然时过百年,人过几代,但刘铭传留给台北、留给台湾的功绩会穿越喧嚣,与这片土地共存。
两个130周年
台北建城之时,刘铭传正率领台湾军民浴血抗敌。因为法国侵略军已打到基隆和淡水,台北城于是日夜赶工筑城,提前完工。此时,刘铭传也取得基隆、沪尾大捷,抗法保台功成,为接下来的台湾近代化争取了建设时间。1884年,对于台北城和整个台湾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
台北筑城,始于1875年沈葆桢向清廷建议设台北府,现在的台北市政府饮水思源仍设有沈葆桢厅。台北城1882年动工,在战争的紧迫气氛里于1884年落成。1889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将办公地点设在台北,使台北成为全台中心的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刘铭传史迹展”展览显示,作为台湾“近代化之父”,刘铭传在台湾行政、交通、教育、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成果有不少落脚台北,他当政时铺设的台湾第一条铁路,从基隆过台北到新竹;台湾的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都设在台北;“外开航运”的码头也在台北淡水。刘铭传运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观念和方法,比如招商、集资等,将台湾带入近代化时代,令台北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城市之一。
连横所作《台湾通史》评价刘铭传:“溯其功业,足与台湾不朽”。现在台湾路有铭传路,校有铭传小学、铭传中学、铭传大学,“二二八”和平公园内有铭传雕像,成为“足与台湾不朽”的注脚。
马英九视刘铭传为偶像
上世纪90年代,刘铭传的后人刘学馥成为刘铭传家族访问台湾第一人,据刘学馥转述,马英九见到她说:“你的先祖刘铭传是我崇拜的偶像。”宋楚瑜对刘学馥说:“你的先祖是台湾第一任巡抚,对台湾近代化建设贡献很大,我们现在在他建设的基础上发展。”
马英九不是说说而已,展览展出了他在台北市长任内发表的《刘铭传——台湾向前走的历史反思》文章,也展出了宋楚瑜的著作《宁为刘铭传》。参加展览开幕式的刘铭传第五代嫡孙刘学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年清政府没有钱,刘铭传卖了家里的地,带着100多位同族子弟赴台抗法,离台的时候两袖清风回到老家。听到甲午战败割台,他吐血而亡。刘铭传对国家对台湾尽职尽责,万死不辞,他的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两岸到现在都觉得他了不起,怀念他,学习他。
记者问:“刘铭传高出同时代人的建设思想从何而来?”刘学宣答:来自于他的思考与学习。刘铭传在临危赴台之前曾辞官回家,自言“解甲还乡去,入山种翠薇”,但他却在思考着中国遭受“欺凌挟制”的惨痛现实,他“静研中外得失”,阅读中外书籍,形成了宏观远见。
台湾退役将军曹文生在展览开幕式上说,刘铭传是军人的楷模,他骁勇善战,抗敌保国,而且还能战后建设,又是一位诗人,难得一位“武臣中之名士”。
台北市议员李庆元说,刘铭传是政治人物的表率,危难之中他敢扛责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值得后辈从政者学习……
展览办在宣纸上
“刘铭传史迹展”由两岸共同努力完成,展览强调“铭记先贤功业、传扬图强之梦”,分淮军名将、抗法保台、肇基台湾、文韬武略、百年遗存、两岸共仰6个主题,200多幅图片史料呈现刘铭传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展览主办方之一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研究员沈永峰向记者介绍,展出的史料都喷绘在宣纸上,并以中国书画卷轴形式装裱,宣纸是刘铭传家乡安徽的名产,画轴易于展品的保存。展览结束后会把所有展品捐赠给台湾铭传大学。
据悉,展览中有关刘铭传及其后人围绕国宝虢季子白盘识宝、藏宝、护宝、献宝的资料是首次在台湾披露。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魁首,得于刘铭传带兵之时,他深夜听到战马笼头扣击马槽的金属之声,于是发现宝物。此后,刘家后人为护宝艰辛备尝,1949年,刘铭传的第四世传人刘肃曾带领家人挖开封土,把此盘捐献给国家。
展品还包括刘铭传珍藏的岳飞手书《出师表》的元代拓片照片、刘铭传手植广玉兰树照片等。刘学宣说:“这棵树依然很茂盛,希望台湾同胞能到刘巡抚的家乡看看。”
一位台湾记者采访之余专注观看展品,他说:“我念书的时候,课本里建设台湾的先贤只有刘铭传。现在的台湾人有电灯用,有火车搭,但不能不知刘铭传。”(陈晓星文/图)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