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两岸碰撞的创意火花 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

2014年07月21日 10:10:00 来源:浙江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来自4所台湾高校、5所浙江高校的36名大学生,混编成9个创作小分队,于7月3日进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低碳设计工作坊,8天时间围绕温州本土文化,进行低碳设计创意。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次两岸大学生文化的思想碰撞,以此活动鼓励大学生热爱创意、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在9位企业老师的指导下,经过7天紧锣密鼓的准备,通过温州本土文化考察、选题设计、制模成型等环节,学生们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任务,创作出了一系列兼具艺术价值、商业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低碳产品。

  7月11日,在工作坊活动闭幕式上,9个小组分别展示和解读了自己的创意作品。中国家具设计委员会副主任朱小杰担任组长,与来自政府、产业、高校的资深专家团,以及台湾佛光大学助理教授蔡旺晋等10人组成评委会。点评和打分从创新性、市场性、低碳性、美观性与经济性五个方面进行,最终产生最佳创意奖、最佳商业化奖、最佳成本奖和最佳环境友好奖。

  台湾学生+浙江学生=怎样的创意火花?

  在紧迫的时间里,2个台湾学生+2个浙江学生的混编方式迸出了怎样的火花?在低碳设计工作坊中,学生们可以进行深度的思想交流,让彼此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相互碰撞,擦出创意火花,点燃创新的激情。

  评委会组长朱小杰表示:“这次的作品,与平时浙江学生或者台湾学生各自独立设计的作品大不一样。因为来自两个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也不一样,但他们的血脉和基因是一样的,所以交流的时候很容易有碰撞,有火花。浙江同学有扎实的技术,而台湾同学有丰富的教育体验,对生活的理解更深刻,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好的创意。”

  “瓯蕴”,将精美绝伦的瓯绣与竹制手机壳巧妙融合,让瓯绣这个民间传统艺术转变为大众消费品,使瓯绣迸发出新的生命力。“瓯历”,使用废旧木材做原料,把瑞安活字印刷术融入其中,设计出可以重复利用,外形酷似活字印刷版的台历。这两个系列作品获得了最佳创意奖。

  “OH BAG”,把刘伯温的故事、瓯剧脸谱、活字印刷术等温州文化元素等描绘到环保袋上,通过巧妙的裁剪、缝合,为环保袋增加了围裙、野餐桌布的功能。作为第一个上台展示的作品,“OH BAG”艳惊四座,获得了全场最高分,并被评为最佳商业化奖。

  “BIGGER(笔格)”,以永嘉文房四宝村后的笔架山为灵感,使用温州纽扣厂生产的废弃纽扣,通过设计师和参赛同学巧妙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温州山水意境的吊灯、具有保健作用的足底按摩器和造价低廉的实用型烛台,因此获得了最佳环境友好奖。

  “时印”,将温州第一名人刘基的诗词雕刻于时钟面板,巧妙地将传统的木活字排版印刷技术融入表盘的设计,采用古代干支计时法,用“寅,巳,申,亥”等汉字做时间刻度,采用废弃的建筑废木料做成时钟,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利用,获得了最佳成本奖。

  乔布斯曾说:“设计是人造物品的灵魂,最终通过连续的产品(服务)来表达自己。”海峡有渡,创意无限。奖项有限,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无限。作品还融入了江心孤屿的盆景式加湿器和蓝牙音响的“翠屿余音”,用泽雅宣纸、木料、落叶等制作出反映“天圆地方”宇宙观的落地灯,以温州地图为盘、运用黄杨木做成的茶具,同样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赞扬。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杨霖教授点评道:“在这些创意设计中,温州的民间故事和传统技艺能够很好地融入到了同学们的作品,内涵丰富,形式新颖,而且非常有创意和提升空间,产品还是挺令人惊喜的。”

  台湾模式+浙江模式=怎样的取长补短?

  在PPT展示环节,9组作品中有8组作品是由台湾学生完成现场讲解。他们流畅的表达,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地介绍了各自产品的构思、功能和创新点,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向台湾同学学习的地方。他们的表现非常积极、活跃,在公众场合很会调动气氛,这是我们欠缺的。”正如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胡茜茜所说,台湾学生善于且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反映到设计思想上,台湾学生较浙江学生思维更跳跃、更开放。

  但是,浙江同学的精湛技艺让台湾学生折服。“OH BAG”的作者之一台湾艺术大学大三学生蔡佾庭说:“这次活动做到了真正的两岸交流。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会交流彼此的想法,然后取长补短,最后创造出这些作品。”“台湾同学比较能创新,思维发散;能想一些更贴近生活需要的点子。而浙江同学的技术非常优秀。环保袋上的图腾是我们构思的,但是是由浙江同学手绘的。他们的美工非常细,可以把我们想要的元素都画出来,这是台湾同学很难做到的。”

  台湾学生的创意,遭遇浙江学生的技术;让创意可以变成实物,让技术有了承载。产品的制作过程就是两岸大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过程。

  高校主导+企业协同=怎样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是以企业设计师为指导老师。这些老师大部分都来自浙江省内知名设计企业。利用高校资源,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从设计理念、图纸、设计、制作都按照企业和市场要求来执行。大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主要以理论和基础技术为主,容易给自己造成“高大上”的错觉,飘飘然而不知其所以。企业设计师的加入,给大学生的创意作品接上了地气,也更符合当今私人定制个性化消费的趋势。

  “瓯蕴”的主创人,来自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杨露雅在接受采访时说:“能参加这次活动,我感到非常幸运。请来的导师都是来自企业的设计师,可以说是让我提前感受了一番与企业之间的交流,让我知道了企业喜欢怎样的设计,给我未来的专业学习指出了一个方向,也减轻了我对未来就业的惶恐。”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向荣提出:“大学生应该既能设计作品,又能生产产品。”这次的低碳设计工作坊不仅设计了作品,而且把作品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可知可感的产品;各创作小组不仅提出了产品的设计方案,也形成了可投入生产的模型;不仅提出了各自产品的品牌,也策划了产品的营销方案。不仅如此,这次交流将现代理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也是一个继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实践案例。在“智”造浙江的大背景下,本次工作坊也为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可推广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创作时的市场意识,在闭幕式的尾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了自己政产学研市一体化的办学优势,依托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打造的“温州名购网”对9组创意作品进行网络竞价销售,并推荐到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进行交易。同时,依托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一方面将推荐优秀的创意设计参加省工业设计大赛;另一方面,对其中具有突出应用价值的设计将进行跟进完善,使他们的创意设计能够形成更加市场化的产品,将其转化为应用型成果,推向市场。

  何向荣书记在介绍本次工作坊活动的缘起时说道:“两岸文化交流的论坛、峰会比较多,但是工作坊交流活动比较少。目前,浙江学生最缺的就是实践和创新两种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必须通过提出设计理念、寻找材料、制作成品、讲解展示、市场推广等一连串带有竞争性的环节,才能使学生在实践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

  低碳设计工作坊为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土壤。台湾学生的到来就像是为这片土壤带来了新的养料,对浙江学生在产品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启发。为充分尊重同学们的创意和作品,保护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浙工贸将发挥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的特色优势,为同学们的9组作品申请专利保护和商标注册,以知识产权法为保障,固化创新结果。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梁行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梁行

原稿件来源:浙江日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