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黄豆大小的丸药用新鲜的生姜汁化开,稳稳地贴在后背上大椎、肺腧等6处穴道,然后用胶布固定。不到一分钟,谢茂源动作娴熟地为6岁的王安琪贴完今年的“三伏贴”。
7月18日是今年入伏第一天。按中医说法,三伏天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日子,用药膏敷贴在相关穴位上,药物透过皮肤、穴位进入人体,可以温阳散寒、扶助阳气,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贴“三伏贴”是老北京的传统,因此王安琪近日入伏前在母亲的陪同下前来找谢大夫贴“三伏贴”。特别的是,为她施治的是一位来自台湾的中医师。
“中医的根在大陆。”正是抱着这样一个念头,在台湾已有几十年临床经验的谢茂源于2002年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药硕博学位。学习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同样以传承中医为志业的台湾同学。由于台湾方面不承认大陆医师学历,台生们回乡就业无望,于是大家就有了在大陆开一家台湾中医诊所的想法。
2010年4月23日,谢茂源和同学们在月坛南街终于亲手点燃了北京天承金象中医诊所开张的爆竹。诊所是两岸合作的第一家中医诊所,全部硬件设施由北京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谢茂源和台湾医师们负责技术。诊所11名医生全部来自台湾,其中6人常驻北京,5人北京、台湾两边出诊。
“小而美”的诊所门厅处,镶挂着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亲笔题词“手到病除”和“儒术天心”,高悬着的卫生部门颁发的执业许可证上,赫然标注着“主要负责人谢茂源”。
从一开始门可罗雀,到今年5月有1097人次上门看诊,谢茂源和同仁们靠的是服务与患者对疗效的口耳相传。为了加强与患者的联系,谢茂源“与时俱进”地开了微信,689位微信朋友中多为患者。为了区分,他给每位患者都加上“失眠”、“哮喘”等备注。
名为“老谢中医”的微信朋友圈时常会发布一些养生的内容,比如治疗便秘、“女性夏季如何避免宫寒”。他说,今年诊所对宫寒妇女提供特别穴位敷贴法,容易冬天手脚冰凉者均适宜做三伏贴,也为大家提供三伏茶、三伏药粥的配制。
谢茂源也是“晒娃党”,不过,他“晒”的是别人的“娃”。比如朋友圈里一张“初为父母的喜悦”的照片,晒的就是别人憨态可掬的娃,像这样的照片很多很多,都是经老谢看诊后喜得麟儿的父母传来报喜的。
在与患者的互动中,老谢感受着执业的快乐。他在一条微信中写道:“今天第一次周休二日在月坛诊所上诊,第一位是徐太太怀孕11周,拿着正常的检验报告给我看,高兴幸福无比,让我感染到正能量,后面又来了吕太太经我的调理怀孕了三个月带脑梗塞的父亲来看诊。看了二个孕妇后,虽然诊所外排着大队人马等我,还是能满怀快乐。”
“单独两孩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高龄妇女想生老二找我看诊的人更多了。”老谢笑着说。看好“两孩商机”,谢茂源还打算再接再厉,今年在安定门推出“月子中心”,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中心主打“台湾坐月子”品牌,意在面对广大的中端消费者,针对产后孕妇的调理和婴儿的照顾。
创业有成,谢茂源在总结经验时说,台湾医生在北京坐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因为进入大医院工作很难,自己创业也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的限制,只能靠医术、医德不断累积患者的信任。
“中年植杏林,早晚见成荫。”夏阳照耀下,京城街道边绿意盎然、郁郁葱葱。老谢期待,这片台湾生、大陆浇灌的杏林能够扎根于此,为台湾医师施展才华提供一个平台,也让台湾中医的贴心、细致更好地服务大陆民众。(记者李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