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退伍老兵,因为一笔银行业务与上海退伍“小兵”朱捷成了忘年交;一场意外变故,让原本富足的老人一文不名,原来婉拒做义子的朱捷却把老人接到家里照顾起居,像亲儿子般为老人养老送终。
2002年,台湾退伍老兵杨银岳夫妇从台湾回到上海定居。杨先生将买房款从台湾汇至上海一个远房亲属账户上,部分存款也以亲属名义开立,后因双方争执亲属不愿透露密码,老人拿着存单无法取款,陷入窘境。
根据银行规定,办理大额取款必须携存单所有人身份证,并且凭密码办理。时任工商银行上海市曹杨第二支行大堂经理的朱捷,在了解老人困境后,利用休息时间来到杨银岳夫妇住所,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找到了杨先生的远房亲属,用一番恳谈解决了杨老先生的存款问题。此后,朱捷又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帮助老人办理转账业务。
杨银岳是一位退伍台湾老兵,于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阔别数十年。而朱捷也是曾经当过兵、扛过枪,一老一小就这样成了忘年交。此后,杨老先生和老伴常来银行,和小朱聊天。
老人有一双儿女,但均已移居国外,日常联系渐少。朱捷知道后就格外留心老夫妇的生活,常去看望他们。老人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外出打针不方便,小朱当过部队卫生兵,就常常为老人打胰岛素,给二老做按摩。
“做我们干儿子吧!”在细水长流、倍感温暖的照料下,杨银岳不止一次跟朱捷提出“认亲”。小朱却总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婉拒,“最怕被人闲言碎语,我不想被人家说成贪图你的财产”。
2005年,杨银岳夫妇决定回浙江宁波慈溪养老定居。朱捷帮他们卖掉房子,处理了所有复杂手续后,依依送别。虽然分开了,双方还是经常电话往来,朱捷还两次去慈溪看望老人。
2009年的一天,朱捷突然接到杨银岳的电话:“我回上海了,活不下去了……”原来,老人经历了巨大的人生变故,丧偶、遭遇诈骗等不幸打击了他的健康,存款也所剩无多。
朱捷坚持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周去探望老人,陪他聊天,为老人做饭、整理房间。这是一段奔波辛劳的日子,当时朱捷在工行嘉定支行挂职,从嘉定到浦东,单程耗时一个半小时。最终,朱捷下决心将老人接到家中照料。
为了给老人安排一个舒适方便的居所,朱捷决定每月花2000多元在自己楼下租了一间房。房东不解地问:“别人遇见这事躲都来不及,你怎么还请个‘爹’回来?”朱捷诚恳地说:“我的亲爹不在了,杨老先生现在就是我的爹!”
2012年8月26日,一直安好的杨银岳老先生猝然辞世,享年83岁。由于无法联系到老人亲属,朱捷一人承担了杨老先生的后事。殡仪车来后,工作人员要他帮忙将老人抬上灵车:“你是儿子,你抬头,我抬脚。”朱捷没有辩解,将老人抬上灵车。
“这段日子是老杨晚年最快乐的时光!”杨银岳的老战友徐明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两位老人持续多年的“电话粥”,让徐明对朱捷这个从未蒙面的上海小伙的故事非常熟悉。杨老去世后,徐明从台湾飞到上海帮助朱捷料理后事。
在整理杨老遗物的时候,到处可见的一张张香烟壳子让徐明泪流满面。闲不住的杨银岳喜欢去外面溜达,朱捷怕老人有意外,每天出门都在老人衣服里塞一张香烟壳子,背面写着“如有事请联系朱捷,有重酬。”在老人的日历上,隔三差五写满了“今天问朱捷借若干元”“看病花若干元”等等的字样。
在老人去世一个月以后,朱捷和徐明将杨老的骨灰送至浙江慈溪,与老伴合葬。徐明辗转联系到杨银岳远在澳大利亚的女儿,在朱捷的陪同下办完了各项善后手续。对于朱捷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父亲,杨老女儿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十年如一日照料一个非亲非故、失去财产的老人,是什么让朱捷做出这样的坚持?朱捷的回答很实在:“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这样做,其实你也没办法想太多,一个孤苦的老人在那,难道你能听之任之不管吗?”
回到台湾的徐明满怀感激和感慨,给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写了一封表扬信,这段持续十年、跨越海峡的“父子情”才为人所知。
“朱捷先生在我老友已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依然帮助我友,使得我老友最后的那段路走得那么安详。朱捷先生上有老下有小,依然精心照料我老友,不放弃,不忌讳,此乃大仁大义之举,充分体现了忠、孝、仁、义、温良、恭敬等高贵品质……”徐明写道。
[ 责任编辑:范斯腾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范斯腾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