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两岸闽南语歌曲歌星选拔赛在台南举行,吸引了1000多名观众,原本晚上7时开始的活动,不到晚上6时就有大批观众排队入场。
这样的状况让从事闽南语歌曲事业的人动容。在随后不久举行的“两岸闽南语歌曲未来发展研讨会”上,大家为今天的闽南语歌曲找出路。
没有了《爱拼才会赢》的高峰
20世纪70年代起,在挖掘本土文化的大背景下,台湾掀起了闽南歌谣的采集、创作和演唱热潮,台湾闽南语歌曲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诞生了刘福助、郑进一、罗大佑等优秀的创作人才,造就了邓丽君、苏芮、江惠等演唱歌手,并出版发行了大量的闽南语歌曲,其中《爱拼才会赢》、《浪子的心情》、《望春风》、《心内事无人知》等歌曲风靡岛内外。从此,闽南语歌曲在台湾盛唱不衰,并辐射到日本、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歌坛舞台。
全球有6000万的闽南语受众,这些都被认作是潜在的市场,但眼下,闽南语歌曲的困境也是显而易见的。
语言的障碍使得闽南语歌曲的传播带有强烈的区域性,年轻受众比例偏少,歌曲创作趋于保守,缺乏当代性和国际性元素。多年来在各种赛事和活动的努力下,虽然出了不少的获奖作品和演唱新人,但后续却少有响应,更不见传唱。
闽南地区的演出空间在扩大
“闽南语歌曲发展的未来在大陆。”曾经创作了闽南语传唱名曲《家后》的台湾艺人郑进一寄希望于大陆。
在闽南地区,特别是泉州地区,闽南语歌手的演出空间还是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民俗节日和企业、家庭宴会,而这些都是未来市场的潜力。
通过近几年市场的培养,大陆演出市场十分契合闽南语歌曲的创作、传播与发展,不论是民间节庆演出、专业演唱会还是闽南语歌曲音乐产业都处在创新转型的关键期。渠道方面,大陆的互联网企业不仅在内容输出、明星推广等方面对唱片公司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尤其是在移动音乐领域的支配权使得互联网企业在音乐产业链中有较强的话语权。“音乐版权将会成为未来重要的模式之一。”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吴少雄表示。
台湾具有成熟的演艺运作体系,包含艺人经纪、包装、培训、营销、唱片、版权等,还拥有大量优秀的作品和较为成熟的艺人。而大陆市场活跃、需求量大,音乐产业化趋势逐渐形成、音乐版权逐步规范。通过两地合作,吸引更多更好的歌手和作品进入,以泉州为枢纽,构建起产业发展通道,让闽南语歌曲、闽南文化辐射更大的范围。
吸引年轻听众要加新料
面对听众的老龄化,为吸引年轻观众,年轻歌手也在进行创新。
刚结束的第六届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星选拔赛,冠军得主黄泓彬的演唱的歌曲《opera2》就是他根据俄罗斯“海豚音”王子维塔斯的歌曲改编而来。他说自己一直希望把欧美曲风融入到闽南语歌曲的创作演唱中,让闽南语歌曲年轻化,他还组建了“猩猩乐队”,通过比赛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闽南语歌曲。
吴少雄则建议,闽南语歌曲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平台都应多样化,台湾闽南语歌曲制作人则看重资本市场的推动,期待更多的公司、财团投资闽南语歌曲。
泉州广播电视台综艺节目中心总监周斌透露,将举办全球闽南语歌曲颁奖大典,同时推出以普通话作为基本演唱语言但核心歌词以闽南语演绎的“新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并同步制定以季播出的综艺节目秀。(记者 尹晓宇)
[ 责任编辑:吴怡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吴怡
原稿件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