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岛内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服贸”学运刚刚散去、“反核四”议题又引爆纷争,配合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绝食,反核人士聚集凯道、躺占道路,台当局最终决定“封存核四”。林义雄宣布停止绝食,却抛出新议题——号召支持者阻止台“立法院”通过“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
“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屡遭绿营杯葛,至今仍躺在台“立法院”。“反自经区”将成为下一个街头议题?引发岛内舆论忧思。
绿营也有不同声音
有岛内工商业者表示,服务贸易和自经区的上路,关系台湾经济成长。“反自经区”一旦成为街头议题,绿营自然不会放弃表演机会,“立法院”持续杯葛,如果错过这个会期,自经区的上路恐怕又会遥遥无期。
建立“自由经济示范区”是马英九竞选时的重要政见,马当选后由台“经建会”主导推动。马当局期望在示范区内率先采取更加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促进岛内产业转型、提振经济成长,帮助台湾加速朝向“自由经济岛”目标迈进。台“行政院”测算,“自经区”一旦上路,当年即可带动民间投资增加210亿元新台币、创造万余就业机会。
绿营杯葛声中,执政县市长却有不同的看法。5月2日,台南市长赖清德表示,台南市争取自经区是希望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帮助,而之前,高雄市长陈菊也表示希望自经区条例可以通过,并让高雄亚洲新湾区列入自经区范围。
近年来,台湾经济陷入停滞困局。资金、人才、市场是三大制约因素,岛内产业又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机遇期。台当局希望可以加快开放步伐,通过自经区优惠的人才和金融政策吸引优质资源,局部试点,“解闷”台湾经济。绿营执政县市长也有经济成长、改善民生的现实压力,对自经区自然不能为反对而反对。
然而,这个被外界称为影响台湾未来10年最深的自经区,从方案提出到政策出台都是一波三折。“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迟迟不能通过,卡就卡在陆资上。台湾经济开放不足,对两岸经贸往来有严格的限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陆资的复杂心态。
松绑陆资怎么这么难
“反黑箱服贸团体”声称,自经区一旦开放陆资、劳工,就等于自杀。听起来耳熟。“反服贸”的理由也是,一旦开放大陆产业入岛,台湾的企业会倒下一片,民众会失业无数。事实上,但凡与大陆沾边的,比如陆生、陆客等,也都曾被扣上“危害台湾安全”的帽子,总有人担心“陆客、陆生会不会是间谍?”
自经区的吸引力在于更大程度的市场开放与更多优惠措施的实施。但是,自台当局提出自经区的规划,自经区就被“抹红”、“抹黑”。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召集人柯建铭强调“松绑资金、外籍劳工与租税优惠”,是“配合中国大陆资金”。此后,陆资来台炒作房地产、陆资公司“入侵”台军方、陆籍员工窃取技术机密……种种莫须有的揣测,让陆资赴台路坎坷崎岖。
一方面是“保密防谍”、“逢陆必反”的心态作祟;一方面是绿营经济议题政治化炒作的惯常伎俩,自经区作为马当局拼经济端出的最大一盘菜,什么时候才能端上桌呢?台《旺报》发表评论指出,上海自贸区已如火如荼地启动开放,对台湾而言,实现与上海自贸区对接,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本是互利双赢的契机。如今,台湾自经区进程“牛步化”、沦为纸上谈兵,一再错失机会。
街头运动伤害了谁
5月1日,台湾“行政院长”江宜桦提及,“反服贸”学运强占“立法院”和“行政院”,苗栗县竹南分局大山派出所副所长柯雄飞两度北上支援维安勤务,返家后中风,经诊断原因是连续劳累,不幸在1日凌晨不治辞世。
接连不断的街头运动纷扰喧闹,对个体以及台湾社会的影响恐怕还不止于此。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指出,新形态的抗议让以抗议起家的民进党喜出望外。街头抗议频仍,反映出台湾民众普遍对政治体制疲弱感到幻灭,但街头运动将更加弱化体制。台湾的政治或许越来越由街头运动决定。
因为街头运动,两岸协商签署的协议无限期拖延;因为街头运动,核能政策说停就停;那么如果自经区成了下一个街头运动的议题,两岸经贸自由化的步子又怎么迈得开?有岛内媒体评论称,自经区不上路就是在伤害台湾经济。更为重要的是,任何产业只要有政治操作的可能,在台湾都有说停就停的风险,这种投资环境,又有哪个不怕死的外商敢进来呢?这恐怕是对台湾经济的更大伤害。
果然,据台经济部门统计,今年前3月外资、陆资来台投资金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33.82%、90.83%,显示大型投资案来台投资的热情减弱。有政治企图的人只管借街头运动“比大声”,只是,这苦果,最终还是要岛内民众来吞。
[ 责任编辑:吴怡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吴怡
原稿件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