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大陆学者:极端民粹主义翻转大陆对台湾印象

2014年04月25日 10:00:00 来源:环球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湾《旺报》25日文章,原题《极端民粹 翻转大陆对台印象》,作者为大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全文摘编如下:

  自从“民主化”以来,台湾几乎所有经济建设重大专案、对外经贸重大谈判都会遭遇非理性政潮困扰,而且几乎每次都是无知压倒科学,政治斗争压倒经济建设,非理性群体行为绑架决策。不少项目到头来还是不得不上马,但是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最佳地点、最佳条件,也往往因此埋下投产运行后事故不断的隐患,又因此进一步成为所谓抗争扯皮的口实。这一切暴露了台湾政治权力斗争已经全面失控,严重败坏了台湾的商业环境,暴露了台湾在极端经济民粹主义道路上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无法自主改弦易辙。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经济政策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取决于官方对经济原理的理解,而是受制于公众的态度。在现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下,对于富有雄心的政治家而言,即使明知颇有神秘本质而近乎卢梭所谓“共同意志”的“公众舆论”不可行,与之明确对抗也是政治上不正确的行为,政治上正确的办法应当是随声附和,等待时机调整立场。

  正如凯恩斯《舆论的转变》一文所描述的那样:近代政治家们的执政手法就是随声附和,民众要求什么,他们也跟着主张什么,所实行的政策也是同民众所讲的那些要求保持一致。他们相信,依据愚蠢言论而实施的愚蠢行为不久就会自行暴露,到那时,他们就有机会丢掉这些愚蠢的政策而偷偷溜回到比较明智的政策。

  由于公众中任何人都无须为“公众舆论”承担个人责任,“公众舆论”本质就是易变和健忘的,这一策略成功的机率因而相当可观。不必费力寻找其他国家和时代的案例,只要回想一下陈水扁等人的言行何其善变,何其“永远正确”却没有一以贯之的立场和逻辑,就可以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如果能够操纵、制造公众舆论,一时的政治收益就更大了。然而,由于这种“成功”带来的易反易覆政策环境,由此而加大的企业经营和科技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一切真的有利于公众吗?

  服贸之争已经成功地再次撕裂台湾社会,即使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为此争吵生分也不鲜见,动辄示威、干扰施政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巩固,其他国家和地区与台湾的经贸协定谈判全部停止。面对这种局面,不管是台商还是陆资、外资,都不会高估台湾市场前景,需要多考虑在台湾之外重新布局。近年来,台湾在大陆民众眼里的形象总体上趋向下滑,开放赴台旅游加速揭掉了大陆民众看待台湾时眼前的玫瑰色轻纱,这场风波进一步巩固了大陆民众将台湾视为反面典型的趋势。

  大陆对这场风波不宜过度反应,也不宜过度迁就台湾当局和非理性民众,但要继续努力为台资和台湾人才在大陆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并不断改善,要为台资和台湾人才改换身份寻求发展空间提供合理的便利。同时,福建省发展对台经贸虽然有着先天的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也需要继续在这方面下功夫,但需要充分考虑台岛内部的政治性风险,不宜将本省经济发展过多地押注在对台经贸之上。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环球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