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李霁野与两岸文化融合”的李霁野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2日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与会人士回忆了著名教育家、作家、翻译家李霁野在台湾工作期间为消除殖民影响、重建中华文化所作的突出贡献,共同缅怀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
李霁野1904年生于安徽省霍邱县,1925年加入鲁迅先生领导的“未名社”,积极投身左翼文艺运动,翻译了大量进步书籍。1946年,应台湾省编译馆馆长许寿裳的邀请,他赴台工作,任编纂兼名著编译组主任,带领同仁编译出版了台湾光复后的第一批世界名著。1947年至1949年,李霁野在台湾大学任教,培养了一批在台传承中华文化的骨干力量。1949年返回大陆,在南开大学外文系任教,数十年间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
返回大陆后,李霁野还致力于两岸文化融合。他积极联络台湾省编译馆故旧和文化界友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多次发表对台文章,通过广播、录音和台湾朋友谈心,呼吁促进祖国统一。他曾委托台湾友人将几十年前离台时无法归还的借书归还台湾大学并致歉,经两岸报刊报道,成为文坛一段佳话。1997年5月4日,李霁野在天津逝世。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在座谈会上表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台湾岛内还存有“文化台独”遗毒,台湾社会仍然存在着民族和文化认同问题,阻碍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我们纪念缅怀李霁野先生,要弘扬他的文化精神,继承他的未竟事业,更努力地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
座谈会由全国台联主办,南开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鲁迅博物馆等机构协办。李霁野的亲属、学生和友人后代等10余人在座谈会上发言。(记者赵博)
[ 责任编辑:张玲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玲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