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成为竞选工具
台湾媒体根据过往的民调经验发现,每次民调中都会存在20%左右不愿表态的隐形选民,而这些选民又以绿营居多,这也与选民的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高教育程度者因较了解社会状态,所以表达自己态度的意愿较高。而低教育程度者因基于疑虑,因此表达态度的意愿比较低,而且政治倾向也会随着时局变化而变化。而民调结果也许也会从中助力,引导甚至是误导一些政治倾向较不坚定的选民,因为确实有很多台湾民众在看民调投票。
比如当选民通过民调发现中意的参选人已经处于明显优势地位时,自己的这一票对结果将不会有太大的实质性改变时。选民有可能就会改变投票意向,将票投向同党的但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参选人,至少将选票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所以早前出现过民调最高的参选人反倒会因为选民们这种被民调误导的行为而落选。
或者是,当选民发现自己中意的参选人民调太低,基本无胜出希望时,为了不让自己的选票白白浪费,就会将选票投给其他有望胜出的参选人,最终使得低者的选票变得愈发的低。
当然也有参选人将民调作为一项竞选的工具,虚张声势。比如快到最终投票阶段,参选人可能担心选民以为自己选票已经足够而不来投票,就会打出“悲情牌”说自己民调落后,希望大家能够力保。
从以上几种情况可以看出,民调已经不完全似乎一个中立、客观的反应民意的工具了,它可能会引导甚至是误导选民的态度,也有可能成为参选人竞选的政治工具。
所以在台湾选举期看民调的时候,也并不需要全信,将其作为一个参考足矣。(新华网 俞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