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周忠菲20日在台湾《旺报》撰文,原题《中日关系紧张 台湾终须表态》,全文摘编如下: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大陆设防空识别区、日本强烈反弹,双方形势紧张。在东海领空相互覆盖引发的争议上,似乎形成中美日韩“一对三”格局。但目前美日韩民用航空公司均已向中国报备,紧张局势显见缓和。
由于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更加紧张。从1992年到2002年,日本两度发起“中国威胁论”。2006年中国GDP赶超法国后,日本对“拐点”的出现(发展中国家首次超越发达国家)坐卧不安。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明显提升,GDP跃居世界第二。
对此变局,日本先以钓岛争议为导火线,接着在识别区问题上发力。最近在东京举行“日本与东盟峰会”,试图将东亚经济合作,上升到“天空安全”与“海洋安全”层次,一改过往追随美国亦步亦趋的形象,千方百计想将东盟国家拉入日中关系对峙之中,成为东亚局势紧张来源。
日本政府并未意识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采取与中国战略对抗的预防措施,会给别的国家造成误会。即日本也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事实上,东盟国家可能“搭日本经济便车”,但绝不会“搭日本军事战车”。
好大喜功是安倍当局特色,在东北亚要填充美国势力一旦退缩可能空出的政治地盘,在东南亚要强化日本对该地区及海域的控制,在西太平洋要“中间开花”、“毕其功于一役”,实现政治和军事强国的多年夙愿。这样自我膨胀的战略带来时间压力,以及在行动上满足需求的压力,使日本实现战略目标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长期走向上,美中俄格局中,日本地位已每况愈下。俄罗斯在2012年APEC峰会上明确表示,其东向战略的重点是远东开发,这意味着中俄战略关系不可动摇。美藉识别区问题,在安全上立场微调,局限于对日本行为的支持,但在是否介入由日本挑起的地区衝突问题上,仍采灵活立场,对日本“拥核”绝不松口。
美要求“民航机注意飞行安全”,以及拜登访华,表明中美关系不会倒退。安倍坚持与中国对抗的战略,其弊病就一目瞭然:即过高地估计了日本作为影响源或作为区域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夸大了日本在其它国家政治舞台上扮演角色的重要程度,包括过高地估计了安倍个人影响力。
中国大陆在东海设飞行识别区,是正常行使主权,既不涉国际法,也不对他国构成威胁。日本如此大惊小怪,除了引起中国民众心理上高度不满,也激起中国的战略自信心。
其实,中日两国不需在战略上相互仇恨,而应该在经济上互利。至少从中国大陆看,其和平发展的战略不需要树立敌人。目前,台湾受到中国大陆和美日俄的牵制,成为“台风中心”,相对平静,台湾如何表态,例如在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南海问题,将成为验收两岸工作成果的试金石。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