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学者:台应弃裹小脚步伐 大幅推两岸产业合作

2013年12月17日 09:21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近日,在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第5次例会上,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提出两岸应构建“产业供应链合作机制”,建议双方讨论参股或相互投资,建立股权合作关系,推动两岸垂直合作,以减缓两岸平行竞争态势。笔者认为,在当前新形势下,避免两岸产业重复建设、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分工布局十分必要和重要,台湾方面的提议有利于探索两岸产业合作新模式,对减缓两岸产业间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具有一定的意义,但若要真正落实则需要台湾当局摒弃对大陆“裹着小脚”似的开放步伐,“大开大阖”地推动两岸产业合作。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取得长足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两岸经济互补性较强,大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台湾的资金、技术等优势明显,双方通过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共同发展。

  但近年来,过去互补性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两岸经贸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大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更走在前列,与台湾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差距大幅缩小;另一方面,本世纪以来台湾经济转型进程缓慢,特别是在民进党执政的8年里,台湾经济未能顺利搭上大陆经济腾飞的顺风车,更从“亚洲四小龙”的前列跌至底座。

  更重要的是,由于过去两岸长期处于严重政治对立,两岸并未建立起有效的产业合作机制与平台,导致两岸产业合作缺乏公权力的介入而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其结果是,尽管总体上两岸经贸关系的互补性仍占主体,但不容忽视的是,两岸经济间的竞争性趋于增强。这引起两岸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对岛内民意及两岸关系产生复杂影响。2012年台湾《联合报》“两岸关系趋势”民调显示,38%的岛内民众认为两岸经济呈竞争状态,首次超过认为“互利”和“既竞争又互利”的比重。

  平心而论,两岸经济展开竞争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一定的公平合理竞争对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若两岸进行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不仅浪费大量经济资源,还会严重挫伤两岸相关业者的信心,对两岸经贸关系乃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两岸应加速推动产业合理分工布局,才能有效避免恶性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以来,两岸产业合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两岸成立产业合作小组,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合作,在LED照明、无线城市、冷链物流、汽车等产业取得较大进展,两岸产业搭桥计划也持续推动,这显示两岸新型产业合作正稳步推进。但总体看,由于多因素的制约,两岸产业合作仍有不小的完善优化空间。要真正推动两岸产业合理分工布局,需要两岸着眼于构建供应链、生产链、价值链等在内的产业链的合作与整合,促进两岸各类生产要素的融合。这一方面需要两岸继续依托ECFA推动新型产业合作,另一方面更需要台湾加快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制度化与机制化,尽速消除目前两岸经济合作中的各种障碍,让市场在两岸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真正推动两岸产业合理分工布局。(王敏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