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20日刊载《三中全会后两岸关系有望升华》一文,文章指出,纵观中共历史,每次重大变革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革新。此次三中全会也应不例外,注重顶层设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及权力清单制、去行政化等等,这些全新举措的背后必然要靠新理念的支撑。在两岸互动中,这种新理念将促进两岸社会更好地全面了解与理解,凝聚中华民族意识。
文章摘编如下:
海内外高度关注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日前闭幕,在两岸关系方面,此次会议虽然着墨不多,却影响至巨。
纵观中共历史,每次重大变革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革新。此次也应不例外,注重顶层设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及权力清单制、去行政化等等,这些全新举措的背后必然要靠新理念的支撑。在两岸互动中,这种新理念将促进两岸社会更好地全面了解与理解,凝聚中华民族意识。
全会全方位推动经济市场化,也将健全大陆经济肌体,目的是脱胎换骨,做强做大,实现新一轮跃升。尽管台商在大陆面临更多的竞争,但随着大陆市场总量的增大,经营环境日趋宽松、透明,和扩大对香港、澳门、台湾开放合作政策的推展,本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两岸经济关系,将更加密切而热络;台湾经济融入区域发展的趋势也将愈加明显。
与政经变革相伴的是,大陆教育、生态等诸多领域也将展现新面貌,民众素质、社会公益可望大为改观,“富而好礼”,让世人刮目相看。这也将大大拓展两岸民间交流的宽度和深度。这种空前的交流将有助于两岸建立制度性的关联,及对未来彼此关系的理性思考。
两岸互动 已展现相当互信
当然,两岸互信的积累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夯实的基础也很多。不过,以笔者观察,两岸目前的互动,已展现相当的互信。这可从近期的几件事中得到佐证:
—10月6日,双方两岸事务部门负责人张志军和王郁琦,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APEC会场“习萧会”结束后“自然见面”。这个毫无前例的“自然动作”,其背后代表的意涵颇值得玩味:这种基于各自“一中”框架的认知,能否再扩展。
—从上月11日到本月5日,两岸和平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等重量级互动平台密集开会,尤其是首届两岸和平论坛,红蓝绿学者频频同台,言词有交集也有交锋、却不交恶。
可以看到,两岸当局都把推进两岸关系作为执政加分途径,而两岸各主要政党也都试图在两岸互动上有所作为。这让两岸关系顺利渡过“深水区”,有了良好的开端。(欧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