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蔡秉宪 (中国台湾网 吴晓寒 摄)
中国台湾网11月5日北京消息 从东经121度跨越到东经116度,从北纬25度前行至北纬40度,坐标上可以丈量的对角线他却穿梭了14年。从台北到北京,或迷茫或笃定,或投入或远离,且行且珍惜是他向我们传达的人生感悟。蔡秉宪,一个来大陆求学的台湾青年,渐渐成为服务两岸交流的使者,他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着两岸发展的巨大进步。
缘起清华 情牵北大——开启“两岸交流之旅”
蔡秉宪,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本科毕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硕士毕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谈起初次来大陆的经历,蔡秉宪讲到:从小受“大中华”理念的影响,萌生了到大陆看一看的想法,于是1999年便只身来到清华大学。毕业后在世界各地游历期间,他充分感受到了在大环境影响下欧洲社会对“中国热”的追捧。“以前西方人可能只会跟你讲讲功夫,比划两个招式,但是现在就连你走在路上都会有人来问你‘TV’究竟是电视还是电话。”蔡秉宪如是说。这种变化激发了他想回来的念头。然而最终促使他回来的却另有他因。在他的事业做得如日中天之时,他不仅获得了南非政府的推荐,可以向中国大使馆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同时也成功考取了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蔡秉宪又再一次来到了大陆。
2007年,蔡秉宪来到了北京大学,在这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北京大学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主席。“早上6、7点起床,8点多开会,每天都在忙,晚上常常2点以后才能睡觉。不算学习,一天大概有8—10个小时的时间都在工作。虽然每天都感觉睡不够,但还是很开心。”这就是蔡秉宪在担任北大两岸文化交流协会主席一职时的工作状态。2009年以光华管理学院第一名的成绩得到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后,蔡秉宪参与到北大两岸文化交流协会的改组项目中。“从最初的2个人发展到4个人,一年后到1000人,再到2000多人,我觉得从原来的小‘社团’发展成现在的大‘协会’,这一切都要源于两岸有好的发展态势。”
把最真实的大陆介绍给台生认识,是蔡秉宪在两岸文化交流工作中的重点。谈及印象最深刻之处时,蔡秉宪笑答每一次的活动都让他难以忘怀。“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活动,当时作为两岸优秀青年代表接受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这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中国台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