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富溪补阙祠:两岸薛氏宗祠 传世廉洁风

2013年10月24日 15:00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富溪补阙祠:两岸薛氏宗祠传世廉洁风

  当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辞世1200余年后,秋日的阳光再度照亮了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凤林村的富溪补阙祠(如图),为这座人称“神祠”的薛氏宗祠镀上了一层金光。虽隐于山野茂林,“补阙祠”仍端严威仪,仿佛一座小型的殿宇,祠堂东西方向绵延着黛青色的山脉,不远处有廉溪潺潺流过。当地人说,这倚山抱水的地势预示着一方好风水。

  地灵则人杰,唐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农历八月十五,薛令之诞生于月圆之时,故又号明月先生。薛令之少时家贫,聪明好学,极具诗才。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薛令之“文破八闽之荒”,高中进士,官至左补阙兼太子侍讲,与著名诗人贺知章同侍帝王,成为第一个闽东籍的“京官”。唐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溪潭镇始建富溪补阙祠,以祀薛令之。

  现存的补阙祠,坐东向西,占地面积720平方米,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沿中轴线设三进大厅,左右各配两套厢房。祠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鹊尾脊。祠内保存有“太子太傅”竖匾,清道光年间“会魁”牌匾和龙陛各一方。

  富溪补阙祠声名远播,不仅是因为薛令之才情旷世,更因其清正廉洁的声誉。唐朝时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均为谏臣。谏臣可以规谏皇帝、纠正朝政,还有弹劾百官的权力。都说高处不胜寒,身居左补阙兼太子侍讲之高位的薛令之,从不为维护既得利益而媚上欺下或选择明哲保身,而是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薛令之诗写得很好,有一日,唐玄宗命其作一首“吟屈轶草”的诗,意在朝臣中倡导敢于谏诤的气氛,薛令之根据“屈轶草”的特性,脱口而出一句“纶言为草芥,臣为国家珍”,热情歌颂谏官的品格,为后世所传颂。

  后因得罪权臣,薛令之称病辞官离京,他两袖清风,留下了清廉多才的好名声。回乡后,薛令之隐居草堂,终日研读经书,过着简朴的生活。对朝廷发放的赋谷只是酌量领取,从不多要,极为节制和自律。唐肃宗即位后,感念昔日师生之情,召薛令之入朝,不过薛令之已去世。为感恩师廉洁、刚直的气节,薛令之出生地石矶津村被赐名为“廉村”,据说这是大陆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从此一代廉臣薛令之的声名,便代代相传。久而久之,十里八乡的村民争相前去参拜,而今更有海内外游客纷纷慕名造访,这座旧祠堂被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

  1997年10月,台湾金门薛氏宗亲组团前来富溪补阙祠考证、寻根,确认了溪潭薛氏与台湾金门薛氏为一脉宗亲。1998年10月,金门薛氏宗亲会理事长薛德清亲率宗亲从澳门辗转而至,认宗谒祖,并捐款重修了宗祠。近年来,双方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富溪补阙祠成为联结两岸同胞亲情乡谊的重要桥梁。(本报记者 林娟 通讯员 王旺声 实习记者 夏雨晴 陈臻)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福建日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