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可堪游玩的自然、人文景观不少,但要说两者完美交融,当属台湾大学。虽置身于车水马龙的公馆商圈,但这所久负盛名的学府仅凭一道堡垒式的质朴矮门便将喧嚣拒于外而不受浮华半点侵扰。漫步于著名的椰林大道,强烈的南国气息扑面而来,大王椰子笔挺高耸,杜鹃簇生娇艳,台湾栾树、茄冬、流苏等珍贵树种则苍翠葱茏。有佳木点缀晕染,以红褐色为主调的旧楼新筑更显厚重谨严,尤其是悬于行政楼前的“傅钟”,虽不巨大却十分醒目,其雄浑声响如傅斯年先生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的3小时是用来思考的――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学子当励学敦品,自强自律。
相比已辟为校史展厅的旧图书馆,坐落于椰林大道端点的台大新图书总馆无疑要气势磅礴得多,其山墙、拱窗、回廊等巴洛克式设计在突出空间感的基础上强调了建筑的典仪性,让人徜徉其中亦成风景。当然,作为一座知识的殿堂,其最吸引人之处还是馆藏的几百万册图书。无须复杂手续,只要临时网上登记、更换旅游通行证就能入内享用知识盛宴,这让越来越多的大陆学者和学子慕名前来。并且随着两岸学术、文化交流日繁,入库的两岸同类新书俯首可拾,对比读来很有裨益。
与椰林大道的刚直不同,校园里另一条著名道路――舟山路则要曲婉许多。历史上,舟山路曾几次更名并将台大一分为二,路旁校舍、民居风貌不一。自2000年台大将其收回后,这条路便成了春有花雨、夏有鸣蜩、秋有黄叶、冬有繁星的风景道,晚上来此散步最是惬意。
要是日落时至舟山路中段右拐,又是一番光景:水稻、荷藕碧色接天,白鹭、黄雀扑飞其间,木栏环围、陌渠相连。从路东头的告示牌可知,这片面积约为五六公顷的农场为台大生农学院所有,既是校园生态观察基地,同时也是相关专业的实习场所。农场里还盖有配套建筑,其中一排日式平房为日据时期所建,是台北帝国大学至台湾大学早期的农业研究重地,现在已改为纪念水稻专家矶永吉、末永仁的陈列馆,并被台北市政府列为古迹保护单位。小屋从外构到内设仍保留完整,不仅展现了台湾近百年来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台大的前世今生。
除了舟山路的生态农场,台大还另有园艺场、畜牧场,并在南投县拥有一个1000多公顷的“梅峰农场”。这些农场无一不产学结合,在提供教学研究之余,也进行示范经营以满足师生员工及社会的物资需要。在台大的农产品中心,货架上一排排摆着的正是台大自产的蔬菜、水果、乳品、米面及肉类食品。在几位学生的推荐下,笔者买了他们引以为豪的鲜奶,口味香滑醇厚,确实有别于一般超市产品。
“台大的环境郁郁葱葱,台大的气象勃勃蓬蓬……”台大校歌中的这两句歌词或许就是台大最好的写照。对于这样一个过去、现在都很有看点的学校,印象过后,仍需品读。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