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旅美台湾作家李黎记录大陆名家

2013年07月30日 08:53 来源:中国日报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生在大陆、长在台湾、旅居美国的作家李黎,近日携手三联书店推出新书《半生书缘――寻访世纪文学心灵》,并同著名作家刘心武、著名出版家董秀玉一起,与读者畅谈其与文学大家的交往。据出版方介绍,作为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到大陆走访的旅美作家,李黎和老一辈作家、学者交往结缘的机会,是他人企望不及的。当年她在出版界前辈、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先生的引导下,一一拜访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黄永玉、艾青、钱锺书、杨绛、李子云……他(她)们中的大部分人正处于“夕照余晖”,但都没有拒人千里,而是用相当坦诚、率真的态度直面作者,所谈所论,都极具风采。


  书中记录的作家、学者、出版家、评论家,包括茅盾、巴金、沈从文、丁玲、艾青、钱锺书、杨绛、范用、李子云、殷海光、陈映真,其文其人都曾在作者的文学生命里走过。他们中有的驻足指点,有的伫留长谈,对作者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对这些人物,每位至少用一篇或新旧数篇文章来记述。书中有拜访时留下的图片资料,有拜访之后旋即记录的文字,也有多年后根据回忆书写的感悟。
  李黎回忆道:“1979年丁玲刚从北大荒回来,经历了很多折磨,可她还在写。那时连家都没有,刚到北京住在友谊宾馆,背痛到没有办法坐下来写作,怎么办?她的丈夫做了一个板子,上面钻两个洞,串一根绳子挂在她脖子上,她就利用板子靠墙站着写。我太感动、太佩服了。”
  说到巴金,李黎称:“1979年到巴金先生的家,巴金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问的问题也相当尖锐,因为我也是有备而去。”对于钱锺书、杨绛,李黎说道:“我去北京三里河南沙沟看钱鐘书和杨绛先生,一直到现在,杨绛先生还住在那里,陈设没有改变,也没有新的家具。当时钱锺书先生《围城》新版出来,他用非常特别的签名把钱锺书三个字变成一个字。2008年元旦,董秀玉大姐陪我去看杨绛,杨先生打开书一页一页地跟我讲,一张照片一张照片地跟我讲。”
  书成之后,再次审视,作者李黎发现书中的每位人物,无论生活在大陆或是台湾,都经历过政治的动荡,遭遇过迫害。他们的这种经历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分,也映照了那段动荡的历史。作者感叹“但凡有理想、有才华、有风骨的写作者,身处那个时代,无论在海峡的哪一边,都无法逃脱政治的涡漩吧”。
  出版方介绍,该书中既有二三十年前的旧文,也有刚写成不久的新文。作者以题记和图片划分各个时期,将记录这些作家、学者的文字整理成书,发现“倏忽已过半生”、“人书俱将老去”,但犹盼这些关于人与书、情与缘的篇章,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和文化的历史见证,一个20世纪民族书写的侧影素描”,而使“文字长存,记忆之河长流”。
  晨报记者 刘婷
  上图:李黎与杨绛先生的合影。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中国日报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