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赔钱货”可变“金母鸡”

2013年07月10日 08:1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转发 打印

  受到新媒体、新思维冲击,不少传统表演艺术风光不再,某种程度上成为“赔钱货”。在“情系燕赵”首场活动“两岸表演艺术传承与发展论坛”上,来自两岸的文艺界人士热烈讨论,如何让“赔钱货”变成“金母鸡”。

  传统艺术的尴尬

  河北梆子一级演员许荷英以河北梆子为例,阐述传统表演艺术面临的尴尬。她说,河北梆子高亢、激越、慷慨、悲忍,令人听来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但是梆子节奏慢,难以吸引现代观众。“一句唱词呜呀很久,现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并不喜欢,更不会到剧院去看演出。”

  台湾嘉宾对此深表赞同,但对传统表演艺术重获新生充满信心。台湾桃园县文化局局长张壮谋指出,表演艺术是不平凡的演出,它的重要特点是“稍纵即逝,不可复制”,观众在表演现场被感染,甚至与演员发生互动,也令观众成为现场表演的一个部分。台湾广艺基金会执行长杨忠衡也表示,任何表演艺术都可以创造利润,找到维持自身生机的道路。“如果做不到,就是还没找到正确的方向。”

  两岸专家“开药方”

  至于表演艺术,特别是传统表演艺术如何找到“正确方向”,两岸嘉宾分享了各自的经验。许荷英指出,河北梆子要与时俱进,无论剧本、唱腔还是舞台设计,都要按照时下观众的口味和视角进行全新设计。另外,当地政府每年拨出专项资金支持,也维持着河北梆子基本健康发展的现状。

  张壮谋介绍了台湾桃园县对当地表演艺术的全方位支持:“以营销推广为例,针对青年人爱用网路的特点,我们在网站上大力推广演出;针对女性去美容院逗留时间长的特点,我们与美容院合作,在店里摆放宣传演出的册页……我们也用经济手段支持式微的传统表演艺术团体,比如出资补助票价,降低观众的开销,降低场馆租金,减少表演团体的运营成本等。”

  作为文创项目制作人,杨忠衡从业者角度提出更加具体的建议。他举例说,两岸可以相互借鉴售票系统、院线和建立良好市场秩序的经验,也可以借助新媒体资讯通路拓广市场。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

原稿件来源: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