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台湾老者的愿望:两岸年轻人要相互了解 要团结

2013年05月22日 13:01 来源:中新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湾《旺报》22日刊载投稿文章,作者讲述了与台湾人的两次接触。作者有幸与台湾老者成为朋友,他说“两岸的年轻人要相互了解,当下和未来要团结,不仅是我接触的老一辈台湾人的愿望,应该也是炎黄子孙的愿望”。

  文章摘编如下:

  作为一名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大陆人,到目前为止我与台湾人的接触有过两次。

  第一次是2008年,时值汶川大地震不久,我从老家坐火车到成都,经过宝鸡的时候车上来了一个台湾旅行团,我便和坐在我旁边的70多岁的老先生聊了会天。第二次是在今年芦山地震期间,我在芦山县体育馆认识了一位来自台北到此做志愿者的老先生,并有幸成为朋友。

  两岸年轻人要团结

  第一次和台湾老先生的接触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个是老先生给我讲他年轻在台湾奋斗的经历,并告诉我年轻人要学会吃苦、要好学。“做任何事,要记住你在看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看你”,老先生的这句话对我这5年来的成长经历影响很大。还有一个是老先生给我讲两岸之间的关系时,他把自己的双手抱在一起,说以后两岸的年轻人要团结,大家都是中国人,不要相互打架。

  5年过后,我只是依稀记得这位老先生蹒跚的步履和慈祥的面容,而老先生关于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抱在一起的双手作为永久的记忆刻在我的脑海里。

  雅安芦山地震发生一周后,我来到了芦山。在芦山体育馆看到来自各地的爱心志愿机构和志愿者,也包括台湾的慈济基金会。

  在体育馆的楼梯下面,一位操着浓厚台湾口音普通话的老先生,带领一批志愿者正在给一些老百姓针灸、拔火罐和进行一些按摩治疗,并不时分发药品。

  老先生的一些“奇特”的中医疗法很快引起我的兴趣。只要自己手头没事,我就到老先生的“临时诊所”转转,与他交流一些问题。大陆人碰见外地口音的人喜欢问问别人是何方人士,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先生总是一句“中国人”轻松带过。听到此,我心里会有一种感动,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中国”和“中国人”似乎已是维系两岸百姓种族认同的精神图腾。

  在后来的接触中得知老先生姓林,台北人,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就已经到过四川汶川、绵竹、什邡从事志愿活动,用自己的医术治病救人。芦山地震的第二天,他就带着10万元新台币的药品到了芦山,为灾民治病。

  问及当下很多大陆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一事时,老先生直言不讳,要说传统的东西台湾保存的比较好,但是现在的台湾年轻人都玩手机、玩计算机,老的东西对他们来讲也不感兴趣,所以传统的东西要延续下去在台湾也很难。

  老先生:中国人不可以打中国人

  谈到我问到的两岸关系,老先生说中国人不可以打中国人,年轻人之间相互不理解,这样不好。台湾的年轻人和大陆的年轻人都应该相互了解和团结。

  两位老先生关于两岸年轻人要团结的想法竟如此相似!

  在芦山待了一个星期后,我提前返回了成都,并给林老先生留了我的联系方式。几天后,他将从台湾带来的药品用完后,也返回成都休整。

  我在成都看到他时,老先生显得很消瘦,主要原因是每天十几个小时要给灾民治病很累,还有就是每晚就睡在楼梯下面,染上风寒,还要忍受跳蚤的骚扰。

  那天,我请老先生吃成都的串串香,并顺便给他买了止咳糖浆。林老先生服用后,觉得大陆的做得比台湾的正宗。

  对台仰慕之情减少

  离别时,林老先生说这些年大陆发展变化太快,在台湾这些年钱也不好挣,表达了想到四川开中医诊所的愿望,并送我一幅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回想与两位台湾长者的接触,我有诸多感慨。

  许多年前在大陆,人人眼里台湾经济发达,有诸多地方需要大陆学习借鉴。当下,大陆发展迅速,对于台湾的仰慕之情在大陆已经没有多少市场。

  然而,通过和台湾人的接触了解,才知道在台湾传统的东西面临着和大陆一样的境遇:年轻人不感兴趣。两岸关系迎来一个缓和向好的阶段,之前民间的认知和隔阂也在逐渐消解。我想,我们目前看到的这些,正在做的这些,其实就是两岸“中国人”为“中国”的未来所应该做的。

  我想,两岸的年轻人要相互了解,当下和未来要团结,不仅是我接触的老一辈台湾人的愿望,应该也是炎黄子孙的愿望。(陈海之/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