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台湾工商界交流会上的演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 曾培炎
尊敬的萧万长荣誉董事长,
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美丽的宝岛台湾。过去几天来,我和代表团成员在台北、新竹两地走了走,看了看,见到了不少新老朋友,台湾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及风土人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和元宵节刚过,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晚年!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一起,谈谈我对当前经济形势以及两岸合作的看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五年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可以概括为“四个一”,即“一场危机、一方动荡、一轮调整和一次转移”。具体来讲就是: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影响至今挥之不去,主要发达经济体尚未走出主权债务和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西亚、北非多国政局动荡、政权更迭,叙利亚、伊朗问题久拖不决,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给世界经济复苏平添变数。为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各国都加快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围绕全球经济治理的博弈正在展开。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全球经济和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阶段性好转。欧债危机有所缓解,美国“财政悬崖”暂渡难关,新兴经济体保持了适度增长。年初达沃斯论坛上,与会者多对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表示乐观。应该说,这场危机正呈现出逐步缓和、淡出的趋势,但是对今后的形势也不能过于乐观。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复苏仍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是发达国家债务警报还远未解除。欧元区整体债务规模不断上升,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和葡萄牙四国今年到期主权债务达到4800亿欧元,西班牙达到1200亿欧元,仍处于偿债高峰期,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全球流动性风险正在累积。美国、日本相继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欧洲的直接货币交易也带有量化宽松的性质。美国、日本通过量化宽松增加的流动性每年接近3万亿美元,大大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现在有的国家也开始放任本币贬值,“货币战争”有所难免。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普遍抬头。主要发达国家设置更多贸易壁垒,实行更为严厉的贸易调查,针对新兴市场的反倾销、反补贴越发突出。四是经济结构调整难以一蹴而就。信息网络革命的边际效应进入递减区间,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尚未形成科技创新浪潮。发达国家振兴实业、新兴经济体扩大消费都需要一个过程。总而言之,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病灶——深层次矛盾没有根除,经济增长缺乏新的支撑,尚未找到快速复苏的路径。如果只施以“偏方”,继续向市场“不限量”注资,一旦控制不好,引发流动性过剩,世界经济不排除再次陷入泡沫和危机的可能性。今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对各国来讲都面临机遇和挑战。我想大陆和台湾也不例外,需要我们更好地合作应对。
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
大陆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我想在这里与各位企业家分享与新阶段有关的四个关键词,供大家观察、思考和把握大陆经济未来发展趋势时参考。
第一个关键词是“增速换档”。过去大陆实现的高速增长,需求上主要是基于投资拉动,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能累积,以及外贸出口的强劲发展;供给上凭借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供给,以及资源环境消耗。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了。在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下,今后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可能不会成为常态。换句话说,大陆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大陆还处在经济发展的成长期,城镇化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准提高,将释放出巨大而持续的投资消费需求;每年约一千万农民进城,能够弥补适龄劳动人口下降的影响;教育水平和新增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将形成新的人力资本红利。我认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大陆经济增速保持在7%~8%的水平上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是一个比以前质量高、效益好的增长。
第二个关键词是“结构转型”。目前,大陆经济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为50%左右,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不足45%,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明显,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这反映出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四个方面存在的不平衡。邓小平先生曾说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再平衡”的发展路径。现在已经到了着力解决这个不平衡的时候,调整的方向是:产业结构“由重到轻”,改变过于依靠工业拉动的格局,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需求结构“由外到内”,降低对外需的依赖,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地区结构“由东到西”,在东部率先发展的基础上,加快中西部发展;收入分配差距“由大到小”,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培育和扩大中产阶级。当然,这种转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
第三个关键词是“创新驱动”。大陆经济总体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究其原因,经济增长贡献中,一般物的要素投入接近七成,知识、技术等只有三成左右,而发达经济体的比例正好相反。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大陆已经到了应当更多依靠提高效率、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阶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势在必行。如果说过去经济增长主要是围绕加大物质资源投入做文章,以后就要围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做文章。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和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努力解决好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台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值得大陆借鉴。
第四个关键词是“民生为本”。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往往也是社会各种矛盾显现的时期。同时,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陆民众在追求幸福与个人发展方面也有了更多新的要求、新的期待。因此,改善民生就成为这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同时,改善民生需要大量投入和配套改革,是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大陆未来将创新社会管理,加大公用事业投入,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类服务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扶贫力度,着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和生态环保方面的突出问题。同时,通过鼓励民营资本和台港澳资本进入到服务领域,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要顺利实现“增速换档、结构转型、创新驱动、民生为本”,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和宏观调控“两只手”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必须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推动税制由以间接税为主逐步向直接税为主转变,加快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于大陆当前的经济形势,2012年四季度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下降的势头,全年保持了7.8%的增长,可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拐点。展望今年,国际经济还在缓慢复苏,出口形势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居民消费具有较大刚性,需要有个过程培育,短期内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大;如此看来,适度投资增长对于经济的拉动仍然十分重要。今年,宏观调控需要兼顾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物价稳定,注意防范经济风险。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力度估计会有所增大,主要是增加财政支出和结构性减税,货币供应量增速大体保持在去年的水平上。加大惠民、便民的各项投入,把握好房地产调控力度,稳妥化解一些地方的债务问题。全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望实现8%左右,价格上涨能够控制在3%~4%的可承受范围内。
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
过去三十多年来,两岸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共同经历了风雨,也一道成长前进。展望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基本趋势具有三个“不变”。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势不变。两岸社会各界大交流、大合作,符合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经过五年来双方的共同努力,支持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中共十八大再次强调将坚持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我们将一如既往,深化互利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拓展合作空间,分享发展成果。二是两岸经济合作共赢的格局不变。事实表明,两岸经贸往来从无到有,长足发展,既促进了大陆经济繁荣,也给台湾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低迷的形势下,大陆和台湾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理应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携手努力,摒除障碍,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共同成长,共同繁荣。三是两岸制度化协商方向不变。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突飞猛进。两会签署的18项协议,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两岸经贸交流中的政策障碍;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为两岸人员往来和贸易投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两岸经济深化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使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进程不断推进。随着ECFA后续政策的到位和实施,两岸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经贸合作格局将深入发展。对深化发展两岸经济合作,我想再讲三点建议。
第一,加强两岸政策协调与商情沟通。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需要进一步相互开放,增进双方沟通了解,消除信息不对称。双方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协调,在重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台以及汇率、利率、税收等重要政策工具的调整上,考虑相互关切,协调政策安排。大陆正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台湾也启动了“黄金十年”蓝图愿景。两岸应做好重大项目与规划的衔接,在产业政策、区域发展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合理对接。加强双方企业供求信息、项目招投标、海外投资机会、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放和共享。两岸各类行业协会、中介、智库等社会组织,可以在联络推介、信息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创新务实合作的内涵与方式。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两岸推动结构转型,双方合作也需要升级。当前大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台资企业应发挥科技基础好的优势,在大陆寻求新的商机。大陆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向台湾投资力度,改变长期以来台湾单向投资的状况,繁荣当地经济,促进就业和民生改善。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活力,应当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他们充当合作的主力军。两岸企业还可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实现产业链对接与融合,通过相互参股、结成战略联盟、合作研发设计等形式,抱团进军国际市场。
第三,发挥企业家增进和平发展红利的作用。两岸企业家既是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受益者,也是创造者。两岸经贸关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正是两岸企业家努力合作的结果。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企业家最能感受“和平红利”带给两岸民众实实在在的利益。我相信,各位依托敏锐的经济直觉、聪慧的经济头脑、灵活的经济手段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一定能够在两岸经济合作的舞台上“唱主角”,肩负起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主力军作用。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不但是利益通,更重要的是感情通、心灵通,两岸将不仅是“利益共同体”,而且是“命运共同体”。
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
为推动两岸经济界的深入合作,两岸共同发起了“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峰会经过几年摸索实践,已经成为两岸企业家务实互动的高端盛会。去年的南京峰会上,两岸企业家首次汇聚了重要共识,规划了两岸经济合作的蓝图,并提出了建立理事会等长效机制。推动峰会不断发展并切实发挥作用,也是我此次台湾之行的目的之一。
我希望,紫金山峰会及理事会将发挥“交流、谋划和助推”的功能,为两岸企业家增进了解、发现机会、扩大获益做好服务。峰会将按产业界别设立电子信息、石化、金融、物流、生物医药等工作小组,使两岸同行之间了解更透彻、合作更顺畅。希望大家积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建言献计,为加深两岸经济合作出谋划策。峰会将把你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努力把大家的智慧转化成具体政策并跟踪推动落实。两岸已就加强产业合作达成共同意见,明确双方合作愿景。峰会将从两岸企业家的角度,协同两岸经合会,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作出贡献。
唐代诗人王湾写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说潮水上涨而风推船行,两岸宽阔,扬帆待航。这正是两岸企业家共同努力前行的生动写照。在座企业家都是经济领域的翘楚,我相信,通过大家的热情参与和共同努力,紫金山峰会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大陆台湾企业家的合作共赢将更加紧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念将更加坚定,中华民族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