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夏末的一天傍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冬艳正在录音间做节目,突然被告知有一位台湾听友来找她。
当时海峡两岸仍处于隔绝状态,台湾民众到大陆尤其是中央媒体,极为罕见。
访客姓齐,1949年只身去台。198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简称“台播部”)开办《空中之友》节目,思乡情切的齐先生成了岛内众多“偷听敌台”的民众之一。
两岸开放探亲的前一年,齐先生辗转回到河北老家,然后专程雇车来京见见那个“熟悉的声音”。冬艳至今还记得,会面时齐先生眼含热泪地说:“每当夜深人静,我就盼着节目开播,就像等待与亲人窃窃私语、促膝谈心,还常常独自流泪到天明。”
台播部成立于1954年,在两岸对抗、对峙的年代主要承担对台“心战”任务。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大陆对台政策转以和平统一为主轴,台播部也以开播《空中之友》为标志,对节目形态进行了划时代的调整。在台湾当局1987年开放探亲后,许多台湾同胞通过这座电波架起的桥梁了解大陆,寻找亲人。
“1987年之后,台湾寄来的信件、打来的电话越来越多,有寻亲的、求医的、了解投资的,还有不少人寄来礼物甚至包括台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副主任黄少辉回忆说。
1983年,24岁的厦门青年陈伟建成为了台播部的一名闽南话播音员。30年过去了,他收藏的台湾听友来信不计其数,当中还有一件相当特别的礼物——六本写得满满当当的大笔记本。在那上面,台胞林先生记录了陈伟建多年主持的节目内容。
“每次看看这些东西,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太有意义了!”陈伟建说,“以电波结缘,从不能见面到通信往来,再到如今常有机会见面联谊,我们和台湾听友越走越近,就像亲人一样。”
台播部的主持人在台湾都有许多“粉丝”。黄少辉骄傲地说:“台湾方面开放央广赴台驻点后,我们每次去都得到听友们的热情招待,就跟到家一样!”
开放探亲25年来,两岸交流日趋频繁。台播部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主持风格有了很大变化,还着力提升节目平台的互动性,举办了包括台湾听友联谊会在内的许多面对面交流活动。
黄少辉告诉记者,今年推出第三届“青春Online行”两岸主题活动,资助了25位台湾学生来大陆进行10天的深度体验活动,形式新颖,效果特别好。
“过去靠电波,交流是单向的。随着两岸往来障碍越来越少,交流从‘空中’到了‘地面’,之后网络又提供了即时沟通的平台。”他说,“现在我们的‘你好台湾网’很热闹,台湾网友发帖可踊跃呢!”
雪吟是台播部年轻一代的主持人,今年头一回到台湾驻点采访,刚回到北京就又期待着下次宝岛之行。“现在多好,除了能与听众在台湾见面,每天还能通过微博和他们交流,这对我做节目可是有很大帮助。”
[ 责任编辑: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