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名两岸知名专家学者和工程界人士19日聚集台北,研讨在台湾海峡如何架设桥梁或修筑隧道。
在2012海峡两岸桥隧通道工程学术研讨会上,大陆参访团团长、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陈培健说,海峡两岸桥隧通道工程学术研讨会自1998年首办以来已历经九届,这也是2008年以来两岸专家学者和工程业界在宝岛第二次聚首。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修建海峡桥隧通道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桥隧方案比选、社会经济影响和工程关键技术。
陈培健表示,“海峡共架彩虹桥,两岸同圆通道梦”,研讨中的台海通道,不仅是一条寄托两岸民族情感的希望通道,也是一条造福闽台、互惠互利的经济通道。可以预言,只要心存两岸人民的福祉,经过两岸专家的持续交流和各方共同努力,在海上架桥、于海底筑隧的梦想必将成为明天的现实。
台湾中华土木技师公会全联会理事长余烈在致辞时指出,目前两岸往来藉由空运及海运直航,唯空运运输成本昂贵,海运运输时间长,而陆运较便宜、快速、运输量大又直接。展望未来,直接构筑台湾海峡联络通道,以陆运方式(隧道或桥梁)联络,为缩短两岸距离之最佳方案。两岸血浓于水,兴建跨海通道,工程技术上应不是问题,亟待突破的是政治上的思维,需要大环境、氛围的推动和促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孙钧现年86岁,他在登台演讲时称,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台海隧道或桥梁开工。这位长期致力地下工程研究的大陆知名专家说,兴建台海大通道是两岸人士的共同期盼,“梦想成真”有赖两岸各方的不懈争取和努力。
孙钧说,就当前认识看,在可能的北、中、南三个过海线位选择中,最优势的选位,应是福州平潭至台湾新竹一线。他认为,修建铁路隧道过海、另将公路车辆放上铁路平板车背驮汽车过海的方案比较现实可行。
孙钧并就海峡隧道总体规划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性问题发表了看法。他乐观预计,从跨海隧道的筹划、勘察、设计到建成,约需18至22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卢耀如在提交的论文中指出,近些年两岸交往频繁,密切了两岸关系,而ECFA的签订,对两岸发展,更显得迫切需要海峡通道的修建。目前,大陆已将平潭岛列为两岸共同开发的试验区,选择平潭—新竹这条线路,是公认较易实现的海峡通道线路。
卢耀如还认为,创新思维、架起两岸人民心中的隧道,是建设这条跨海蓝色快捷通道的关键。
台湾中兴工程顾问公司董事长曹寿民“所见略同”。他在演讲时表示,两岸“无形通道”的构筑早已开始,多年来的互访、交流与合作,就是在构建“有形通道”的基础,两岸“无形通道”成熟的时候,就是两岸“有形通道”开始的时刻,祝愿“台湾海峡两岸桥隧通道”早日实现。
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主办单位还特意征集、遴选了20多篇论文,编辑成册。(记者 董会峰 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