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两岸交流25年:爱心跨海峡 不断写下爱的篇章

2012年10月23日 13:22 来源:中新社 字号:       转发 打印

  一弯浅浅的海峡,阻隔不了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各个领域活跃着的两岸志愿者们,用血液、用汗水,架设起一道道跨越海峡的爱心桥梁。

  2001年6月13日上午8时许,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25岁的郑姓男青年躺在手术室里接受了1000CC髓血的抽取手术。随即,4名护髓小组成员在慈济志工的陪同下赶往机场,搭乘飞机从花莲到台北,再经香港到上海,一路辗转14个小时,拯救了22岁苏州姑娘陈霞年轻的生命。两岸及香港媒体首次联手对此事进行全程直播,跨越海峡的爱心传递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1993年成立的台湾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资料中心,自1997年开始,陆续向大陆白血病患者捐赠骨髓。然而,在两岸关系紧张时期,白血病患者到台湾寻找配型十分不易:血样递送无正规渠道,便托人悄悄夹带,通过层层关口,各种繁复环节,病患求生的一路上充满艰辛。“原本挽救生命是件光明正义的事情,那时候却得在暗中‘半合法’地做。”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中华骨髓库)主任洪俊岭向中新社记者回忆时说。

  “我们既为在台湾配型成功的患者感到欣慰,也为大陆没有功能完善的骨髓库感到内疚。”洪俊岭表示,“2001年中华骨髓库的重启,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慈济骨髓库的‘刺激’。当然,是良性刺激,”他笑着说,慈济人非常热情,为我们“传经送宝”,在如何宣传、组织、动员捐髓志愿者等方面,给予中华骨髓库很大的帮助。

  国际知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李政道曾指出,许多台湾人的先辈来自大陆南方,同祖同宗,因而,大陆半数南方人和两成北方人都能在台湾找到供体,海峡两岸的骨髓移植成功率比较高。

  随着中华骨髓库库容的逐年扩大,逐渐也具备了向台湾同胞捐髓的条件。2007年,当台湾患者首次在中华骨髓库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洪俊岭说自己“非常非常激动,这是大陆同胞对台湾同胞爱的回程”。这一次,36岁的苏州母亲杭彬的骨髓,为16岁的台湾少女带去生的希望。而6年前获得新生的陈霞,此时已摆脱病魔,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她也专程来到北京见证了这一时刻。

  随着爱心的传递,两岸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的队伍,携手将两岸白血病患者的希望之桥越铺越宽;两岸直航的空中走廊,也使生命与时间的赛跑越发占据优势。

  根据中华骨髓库和慈济骨髓中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华骨髓库已向台湾捐献16例造血干细胞;慈济骨髓中心向大陆捐献1262例、向香港捐献89例,所占比例超过捐献总数的四成。

  如今,两岸相互捐髓已褪去了当初的激动与兴奋,平静地走入高效运行的良性循环,两岸同胞割不断的血缘亲情越织越浓。洪俊岭说,“两岸同宗同源,骨髓库互补互动,同胞无私互助,这是爱的奉献、心的交流。”他更强调,两岸骨髓库的合作渐入佳境,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环境好了,小环境必然受益。两岸高层的智慧和以民为本的基本思路,真正为两岸民众带来了福祉。”

  实际上,除了骨髓库的志愿者、慈济的志工,还有更多的志愿者活跃在两岸的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

  “两岸同心”大学生志愿者已连续六年深入大陆西部;台湾青年以志愿者的方式深入参与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而今年夏天,来自台湾育幼院的院童更是以3200公里、北京至厦门的自行车骑行,为两岸合作举办公益慈善活动写下新页。两岸交流25年来,公益行动已经成为民间交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断为两岸交流写下爱的篇章。

  10年为四川大营盘麻风村儿童教育四处奔走的张平宜获评“2011感动中国人物”,成为10年来首位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台湾同胞。张平宜表示,要坚持下去,凝聚两岸更多的爱心,帮助更多大陆偏远地区的孩子。“我要有清澈的眼,更坚定的心!”相信这也是两岸志愿者们共同的心声。(记者 路梅)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