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努力“做功课” 来京表态“踩油门”
林中森首次“登陆”考出好成绩
林中森
马英九说话有时挺逗,明明外界质疑他启用了没有两岸经验的林中森出任海基会董事长,他在林中森履新之时还说林是“一张白纸”,结果落下“话把儿”,林中森被民进党“修理”为“白纸董事长”。
10月17日,林中森以海基会新掌门的身份到大陆访问,这是他68年人生历程、40多年职业生涯中首次到大陆,一言一行都成考试。走过北京、湖北、上海、江苏,21日林中森结束访问回台。“会考”交卷,两岸舆论及台商评价不错,新掌门首次亮相过关。
妙喻“白纸”
“林中森是哪儿的人?”记者的一个问题难倒了一位号称“万事通”的台湾资深同行,他摇头苦笑:“说不上来,这个人太陌生了。”比起羽扇纶巾的辜振甫,比起“美丽岛”时代的风云人物张俊雄,比起有“大佬”辈分的洪奇昌,比起实现了“破冰之旅”的江丙坤,这一任的海基会董事长的确有点“陌生”。
但陌生不见得没实力,沉默不见得没个性。林中森在2000年国民党败选下台、党员重新登记时,第一个登记为“永久党员”,其后在陈水扁执政8年期间于“内政部常务次长”的位置上屹立不倒,足见其个性与实力。2008年马英九赢了选举,2009年启用林中森出任他的行政团队的秘书长,今年年初又让他转任国民党秘书长,今年9月委以海基会董事长的重任。
马英九几次在公开场合评价林中森处事低调、善于协调,“处理事情从来不敲锣打鼓,但总能完成工作”。而海基会的工作重点也在协调,必须协调各主管部门才能调整大陆政策、解决两岸交往时随时出现的问题。即使谈判,也需要协调的能力和技巧。
林中森几乎是突然被推到了媒体的面前,他回答“白纸”的问题时说:“我是清白的人,过去清白,将来也清白。”显示低调者的辩才。他坦承不够了解两岸事务,但向记者出示手上多位大陆领导人的照片和厚厚的资料,表明自己努力“做功课”。
被视为风向球
上个月台当局两岸事务方面的重要职位人事变动,且换的都是没有经验的“新鲜人”,外界猜测不断,一派意见认为这是马英九“踩刹车”的前兆,因此林中森登陆便成为观测的风向球。据记者观察,林中森上任不到一个月就访大陆,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此外,林中森无论是见政协主席贾庆林还是国台办主任王毅,均谈到了“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肯定两岸两会既有的协商成果,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表明将勤奋工作、与海协会加强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立场……这都是两岸关系的利好消息。
林中森在北京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明确表态“踩油门”,他就事论事说,原本大陆方面希望今年底就两岸服务贸易谈判内容达成共识,明年再签协议,但他认为谈判已经有进展,应该有机会在年底就签,大家应努力争取,大陆方面对此表示乐观其成。
林中森还主动提出两岸间一直未能实现的互设办事机构问题、两岸文化交流机制问题,对这些都持积极主动态度。在与陈云林会长见面时,他提出台商融资等具体业务,展示他是有备而来,已经进入状态,并非如礼行仪,走一个过场。
各方无负评
林中森此行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态度诚恳,讲话老实,没有台湾有些政治人物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恶习。他几次向东道主解释:“不是我不来(大陆),是过去任职不能来。”他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此行感受到大陆对台商很有善意,两岸签署投资保障及促进协议后,虽然尚未生效,但大陆国台办即召集30多个部委举行会议,研究如何落实,对协议的贯彻十分重视。”他与大陆台商座谈时说:“照顾员工就是照顾自己的企业。”
虽然林中森此行有过口误,还是透露出对大陆和两岸事务的生疏,但挑剔的台湾记者一笑带过,因为大家看出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进入角色,并应对得体,实属不易,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台湾媒体多以“期许”、“期待”正面评价林中森此行;因为林中森“台湾味”浓厚,不标准的“国语”、用闽南话和台商座谈、面对媒体略显紧张的朴实等,也因此得到了台湾绿营的“宽大”;本来台商对于非财经出身又没管过两岸事务的林中森多有怀疑,但几场座谈下来,林中森随口报出台商需要的电话号码,诚恳地说自己不如“江董”,但会“跑得更勤快”,令上海台商肯定:“像一位阿伯,很亲切,第一印象很不错。”
林中森温和诚恳的个性和作风有助于化解紧张、累积互信,但他只是台湾当局两岸政策的执行者,个人的作用仍有局限。他能否成为一个有作为、有历史定位的董事长,仍有待于台湾当局的“成全”。(记者 陈晓星)
[ 责任编辑: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