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两岸交流25周年:媒体扮先锋 相较其他领域已滞后

2012年10月18日 14:09 来源:中新社 字号:       转发 打印

  在两岸关系的当代史中,新闻人走在了前面。1987年9月15日凌晨,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冲破台湾当局禁令,辗转踏上北京的土地,成为1949年以来首次到大陆采访的台湾记者。时任中新社港台部主任陈佐洱到机场迎接,一句“等你们38年了”意味深长。

  当时,蒋经国已下令开放党禁、报禁,台湾涌动一股“老兵回乡潮”,如何与血肉相连的大陆相处,成为大问题。

  在北京的第一篇报道中,两位记者写道,“看到了满街都是和我们长着一样脸孔的人,一切都仿佛那么的熟悉却又那么的陌生和遥远。”他们的连续性报道在台湾引起轰动,两岸民众交流意愿更为迫切。

  李永得、徐璐回台湾后一个月,11月2日,台湾当局正式开放民众到大陆探亲。开放当天,就有2000多人办理了赴大陆探亲的证件。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从此打开。

  4年后,新华社记者范丽青和中新社记者郭伟峰,因“闽狮渔事件”赴台采访,成为1949年来第一次访问台湾的大陆记者。

  郭伟峰回忆:“台湾记者朋友看我们着装跟台湾人差不多,感到很惊讶,在他们的想象中,大陆人是穿着黄色衣服、挂着黄色书包的红卫兵样子。那时,一个记者来专访,拿出一罐可口可乐,还以为我从来没见过。”

  隔绝造成的陌生,从中可知一二。传播信息,增进了解,媒体人责任重大。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