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10月9日文章】题:悬案之外的迷惑
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两国度过堪称是历来最黯淡的纪念日。一周后,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主动通过日本交流协会发表声明,根据媒体报道,日方将钓鱼台争议称之为台日之间的“悬案”。
借由非官方途径转述官方声明,玄叶此举看似承认钓鱼台争议,并对日台关系进行温情诉求,就过去的台日互动经验而言,确属罕见。但外交上鲜少有从天而降的礼物,何况日方此次送礼的时机,颇值得玩味。
玄叶的一纸声明的确写得情真意切,既对日本震灾时台湾的温暖支援叙说感念,也对台湾社会理性善待日本侨民、旅客的成熟赞许不已。然而,再华丽的外交辞令也无法掩饰现实的政治算计。在玄叶对台传达的信息中,他指日本与台湾比邻而居,正因相近,难免会有悬案产生,重要的是双方如何冷静且顾全大局的因应悬案。可玄叶口中的悬案,尚待说文解字,未必就是台湾或中国也认可的悬案,除非这个悬案能明确定义为“钓鱼台主权”,或者至少是岛屿争议。
玄叶另一个诉求重点是对马英九“东海和平倡议”的回应,他说,有部分虽无法接受,但能体察其基本想法与精神。这些话只是场面铺排,真正关键是如《读卖新闻》的解读,玄叶要对台湾发出的主要信息是,“强烈期待不会再发生升高无谓紧张气氛的事件。”毫无疑问,这个信息是针对台湾史上最大规模的民间保钓行动而来。
检视至此,或许可以假设几个状况,倘若苏澳渔民没有出海保钓,马英九也没提出“东海和平倡议”,穷于应对中国反日示威的日本外务大臣会对一个无邦交国喊话吗?乃至释出所谓的“善意”,将钓鱼台争议视为台日悬案呢?玄叶进一步表明,希望日台双方能早日重启渔业谈判。且不论谈的是“渔业”或“渔权”,历经3年半的中断,能够再重回谈判桌,显示台湾取得有利筹码或占有一定优势。这个优势在于日方亟欲修复台日关系,避免出现两岸合作保钓的局面;至于筹码,则源自台湾民间的软实力,也就是玄叶所称在日本东部大地震发生之际“充满友情打破规格的支援”。
世人皆知,外交讲究实力,谈判需要筹码。台湾虽是蕞尔小岛,但这回在钓鱼台争议和台日渔业谈判之间,却意外地获得一个能够上桌叫牌的机会。如果再有所谓“天时”,那就是正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四十而惑”。如何在中日关系迷惑的当下,创造出有利于己的牌局,台湾的确需要细细思量、牢牢掌握。 (作者张瑞昌)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