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竺可桢师徒两岸共保钓鱼岛

2012年09月27日 13:46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成立了“联合探勘探勘亚洲近海地区矿物资源合作委员会”。经过长期勘测及研究,该会于1968年发布研究报告,称在琉球群岛、台湾至日本本土间的大陆礁层边缘地带,黄海及渤海,都可能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一消息震动日本,日本立即采取行动,企图将钓鱼岛攫为已有。日本的行动引起中国有识之士的警觉。

  竺可桢(1890-1974年),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文革初期,竺可桢遭到严重冲击。但他不顾年高体弱,坚持工作,关注地理学的新动向。

  1969年11月4日,北京《参考资料》第43页刊出“日修机关报公然把尖阁岛(钓鱼岛)群岛说成是冲绳县海区”的消息。11月11日,竺可桢致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钓鱼岛在东海大陆棚上”,“国际惯例以海深200公尺以内为大陆棚,毗连国家有权可以在海底开采矿产。而钓鱼岛与冲绳之间,却隔有1000—2000米深海,所以从深度和距离看来,钓鱼岛附近石油开采权统应归我国范围。日本觊觎已非一日。”“我们目前虽忙于开发大陆的石油,无暇顾海上资源,但不能不为长远着想。”建议:“似乎此时我们应作一消息,声明钓鱼岛地区油田开采权应属于我所有,以为日后有必要时作为外交部正式抗议地步。”

  当时,中国大陆虽然处于文革混乱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对竺可桢、外交部的报告仍然高度重视,交代外交部等部门高度关注钓鱼岛海域的新情况。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