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两岸政经学界200人21日齐聚江苏昆山,围绕台商“精神家园”建设进行专题探讨。
什么是台商“精神家园”?为什么建?如何建?
原科技部部长、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朱丽兰认为,建设精神家园是台商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需求、新要求,同时也是昆山谋求更大发展的新需求、新要求。对台商而言,有物质没有精神,那是丢了魂;对昆山而言保持“第一”面临着更多挑战,这是双赢,更是一个台商参与由经济发展到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同时她强调,两岸是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应以人为本,用爱筑园,昆山是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先行区,要打造台商精神家园的示范,就象80年代昆山自建经济开发区一样,实实在在地把她办成办好,昆山的精神家园相信也不会是大陆的唯一。
“月亮是家乡的比较圆、菜是妈妈烧的比较好吃、朋友是家乡的比较好,但我们还是热爱上这块土地,唱着昆山是我家,我家在昆山的歌,这是因为昆山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用心真诚以待便能赢得真情”昆山市台协会荣誉会长孙德聪如是说,“现在定居昆山的台商不在少数,有的将祖先牌位都带过来,六代同堂,何其美好。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台商沉浸于“精神家园”,台湾学界人士也是乐见其成,台湾中央大学、原“行政院经建会”副主任单骥表示,台商走出台湾,是为了更大发展,让台企永续发展,台商安居乐业,大陆未雨绸缪,岛内也应加紧。中山大学教授汪明生认为,建设精神家园,重在实效,让两岸民众增进互信,都过上好日子。
昆山是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密集区和两岸经贸交流的热点地区,已集聚4000多家台资企业,投资总额500亿美元,占大陆利用台资总额的九分之一。谈及昆山对台商的服务,台商会说用“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继2008年金融危机率先提出“28条”扶持政策后,今年5月底,昆山又出台“新28条”优惠政策,昆山“5+2”、“白+黑”的工作服务理念,特别是现在提出的“168”服务理念,就是7天乘以每天24小时等于168,被台商亲切地称为“一路发”。乍看似乎不近人情,昆山市台办副主任张琴说,相处久了,台商就象家人、朋友,若有困难,自然上心、义无返顾。
昆山提出打造台商台胞的“精神家园”已不是一句口号,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向记者罗列了五大工程,具体包括搭建一系列台胞参与城市建设平台,融汇一批台湾特色文化,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完善一套运行机制,做亮一批台湾特色景点,策划一批节庆活动,开辟台湾特色街区,推出一系列惠台措施等,让广大台商台胞在昆山放心创业、开心生活,最终实现昆台全面融合可持续发展。他中肯地说,这只是初步筹划,还需集思广益,根据台胞的切实需求而不断完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