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见证“抗日功勋”风雨岁月 两岸记者走进龙陵

2012年09月14日 08:0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留有弹孔的碉堡边呈现的是太平盛世的景象。(中国台湾网 董子誉 摄)

  中国台湾网9月14日消息 在繁华的城中心竟留有70年前的碉堡,除了龙陵,国内其他城市恐怕再也找不着这等奇观了。“七彩云南·追寻中国远征军足迹”一行的两岸记者13日走进了这座在中国抗战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重镇——龙陵。

  龙陵碉堡是日军侵占时设置的军事关卡之一,控制着城区出入通道。1944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三路合围龙陵城,在碉堡前遭遇到守城日军的负隅阻击,中国远征军为此付出了几千人的生命代价。龙陵战役是抗战最艰苦最激烈的城市攻坚战,双方十多万精兵强将像飞蛾扑火似的投入了绞肉机般的龙陵烈焰之中,其中近一半伤亡。龙陵之战最终以中国远征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每一个日本师团都是一个汉字代号,如第一师团是“玉”,第二师团是“勇”、第十八师团是“菊”,而在龙陵覆灭的日本第五十六师团的代号是“龙”。所以,龙陵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日本“龙”师团的坟墓。

  城内有一街区叫董家沟,当年日寇的“军人服务培训中心”(也就是慰安所)就设在一条小巷深处。这是一座中国传统土木结构的四合院,院内装饰精巧,分有两层、大小厢房数十间。最初,这里是当地一家董姓的富家宅院,后来成为日寇的慰安所。

  穿越滇西崇山峻岭的怒江上有座“抗日功勋桥”——惠通桥,它是由爱国华侨梁金山于1935年捐款建成的。6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怒江与抗日将士的血肉一起筑成了抵御外侮的屏障,中国远征军果断炸毁了惠通桥,把日寇阻隔于怒江以西,惠通桥因此成为抗日战争转折点的重要物证。两年后,当再次修复桥梁之时,收复滇西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如今,惠通桥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取而代之的是它以南约300米之处的红旗桥。(中国台湾网记者 董子誉)

日寇的“军人服务培训中心”。(中国台湾网 董子誉 摄)

 
“抗日功勋桥”——惠通桥。(中国台湾网 董子誉 摄)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